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老龄健康专刊>>正文

一脉相承说敬老

尊老不仅是民族优良传统,更是一种社会美德。古往今来,那些尊老、爱老养老的贤人君子,为世人所传颂,成为道德的楷模。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这些优良传统,而且应该发扬光大

孟子曰:“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都起着重要作用。

“百善孝为先”。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说文解字》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得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大意是说,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扯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不怀抱着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由是《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意思是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去打猎了,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此外还有一些古代礼仪,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音量,也作了明确要求。

《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亲近仁人;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

先贤之述备矣。古有“黄香温席”之美谈,古语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之佳话。总之,不管是君王贵族,社会贤达,还是黎民百姓,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

譬如,尊老敬老的中国周朝每年奉行一次“乡饮酒礼”,其目的是“敬老重贤,息事端,敦睦乡里”。

春秋战国时齐国规定:70岁以上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老人免二人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免全家赋役。

汉文帝明令:80岁以上老人每月供给一定量的大米、酒和肉。“凡孝于亲者人帛五匹。”汉明帝登基伊始,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把老臣、老师敬为三老、五更,大力提倡尊老。

唐、宋、元规定:男70岁、女75岁以上者皆给一子侍。

明朝提出:“尊高年。”

清朝康、雍、乾三帝多次举办千叟宴以尊老敬老,被后人传为美谈。

深圳特区创立四十年来,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多种养老服务机构蔚然大观,多项民生工程惠及老人等等,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颐享天年。尊老的文明之花,定会开遍我们的祖国大地。

(姜维勇,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深圳之窗总编辑,《老龄健康》主编)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会员风采】汇聚爱心助力养老机构抗疫

2020-04-17

春分时节话养生

2020-04-17

北京、深圳双城卫健委举办业务交流研讨会

2020-04-17

深圳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览表

2020-04-17

深圳全市养老机构汇总

2020-04-17

深圳十项金融服务措施支持养老服务业应对疫情

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