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市养老产业影响主要从春节期间开始,随着疫情快速升级严峻,持续至今仍未结束,导致政府数次推迟复工复产日期、交通物流受限以致企业生产物资、原材料、生产成品不能及时流通、员工复工受阻等等情况。
3月份之前,绝大部分养老产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全面停止举办各类年会、团拜、展览、走访交流及大型会议等公众聚集性活动。这时期企业千方百计联系口罩、消毒酒精、防护服、面罩等医疗物资,一方面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捐赠给医院等疫情防控单位。1月底始,市老龄服务事业产业联合会(简称:深老联)号召会员企业捐钱捐物资,号召会员企业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提高自我防护的能力。企业积极筹集医用手套、口罩、防护服、面罩等医护物资捐赠给武汉市和深圳的医院和养老机构,彰显社会大爱,为防控疫情尽社会责任。
其中,深老联会长单位澳亚视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曹国文向市卫生健康委等单位共捐赠了12万支医用手套,深老联执行常务副会长单位深圳市康乐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忠林向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龙岗医院共捐赠了1600套医用隔离面罩。
2月中下旬开始,我市养老产业企业想方设法采购口罩、额温枪、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资,积极进行复工复产准备。深老联通过线上系统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的困难和诉求,收集企业复工防疫物资需求清单,尽力帮助企业协调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第一时间为企业推送政府扶持政策、国家最新措施等资讯,协同社会资源解读政策、趋势,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保驾护航”。3月份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不过由于员工被困老家、交通物流受限等原因,复工复产进展缓慢,生产和销售受到极大阻碍。
为及时及时了解企业复工复产的困难和诉求,2月份以来,深老联以微信、电话、电子问卷调研养老产业企业生产销售情况。总体上讲,2020年第一季度,我市养老产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市养老产业企业规模在100人以内的小微型企业占比90%,其中20人以内的研发、技术型企业数量众多,资金流转压力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2、从企业2019年成本构成情况看,以人工综合成本、房租、水电等占比70%以上、而税收占比极小,显示养老产业大多数企业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中,政府采取的延期减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措施有效,而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此类企业扶持作用不明显,企业主反映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措施雷声大雨点小,落实不到位。
3、截止3月底,仅2成受访企业全部职工复工返岗,8成受访企业表示,一半以上职工复工返岗;5成企业表示经营生产延期,影响后期工作计划;
4、疫情造成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
超8成企业表示订单和成交下降,营业额减少;有企业主表示,目前生产和市场销售暂时正常,但5月份会下滑。
5、现阶段深圳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中,对企业帮助较大的措施:
依法依规延期减免缴纳社会保险费(五成企业);减免物业租金(三分之一);依法依规延期缴纳和减免税款;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等。
6、企业复工后采取的措施有:
多数企业延长营业/生产时间,提高业务量;近半企业用工数不变,但增加非全日制工比例;还有部分企业通过组织培训、降低工资、减少用工量等措施延续企业生产经营。
7、企业发展信心方面受到影响:
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预期2020年生产经营状况比2019年较好,一半企业预期2020年比2019年较差,少数企业预期2020年比2019年差很多;80%受访企业表示企业近期员工数量维持不变,无减员计划,20%企业表示将减员10%-30%。
社会老龄化在加速,截止2019年底,我国已有2.5亿60岁以上老年人。发展好养老产业,就是保障和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建设老有颐养、老有良医、老有所为、老有优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友好社会环境,既是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鉴于疫情对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且较长期的负面影响,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扶持,深老联拟了《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7条有利措施》(另附文件),供领导参考。
深圳市老龄服务事业产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李波碧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