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勇《明理:阅读的体验》序言
吴俊忠
《明理》作为一本以阅读心得和审美体验为主要内涵的著作,展现读与思的感悟是其重要一面,书中所呈现的作者感悟亦是最有美感、最富哲理的部分。通观《明理》,作者呈现给我们的是文化经典的深邃思想,审美体验的诗情画意。
近年,偶尔给一些中青年作者的新著作序,深被他们的思想和才华所吸引,受益匪浅。作家姜维勇是我多年的朋友,他的新著《明理:阅读的体验》(以下简称《明理》)即将出版,请我作序,使我有机会先睹为快。细读这本集阅读心得和审美体验为一体的书稿,深感其思想意蕴的丰厚和美学趣味的浓郁。作者把读书札记写成了诗化美文,把审美体验呈现为哲理思考,既显《明理》之“丰”,又显《明理》之“美”,更显《明理》之“巧”,令人浮想联翩,爱不释手。
《明理》之“丰”,在于思考充溢思想,评述恰当精准。
通览全书,尤其是在“经典常读”这一部分,思想的深厚表现得尤为突出。
作者阅读《论语》,对孔子的评价独到而又新颖。他认为,“孔子早已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心灵之中”,“孔子不是个成功者,但却是乱世中鲜见的能够处变不惊、善于反思的人”。因此,他得出结论,《论语》是“安身立命、治学求道、为人处世”的教科书,是“照亮心灵的一盏明灯”。寥寥数言,把一部经典、一个“圣人”,形象而又鲜活地概述出来,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谈及佛学经典《坛经》,作者的解读不是沉醉于佛学的玄妙,而是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他看来,“《坛经》不仅仅是一部中国人写出的佛经,是中国佛教唯一的一部经书,某种意义上说,还可以作为一部讲创新思维和心理学,讲生活方式和处事艺术的书加以解读”。在本质上“《坛经》是一部指引人找回自己清静本心的经典”。如此解读,不仅别开生面,而且亲切可感,令人难以忘怀。
此外,作者读《孙子兵法》,称“孙子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读《传习录》,明确“王阳明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要胸有大志,要建功立业,也要诗意的栖居,他的心学就是这样的学问”;读《徐霞客游记》,称徐霞客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最佳诠释者和实践者”。如此种种,皆见论述之精到,思想之深刻。
《明理》之“美”,在于阐述文字优美,论证充满诗意。
作者读《苏轼文集》,读出来的是人生沧桑,诗情画意。这番感受,在他的笔下呈现出来的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美文。开篇就出手不凡:“文学温暖世界,文字温暖人心。目之所视,世界文化名人如璀璨的星空不可胜数,而苏轼无疑是其中最璀璨之一”。苏轼“所到之处,春风化雨,温暖四方”。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那时候,不知道苏轼是否有这样的感叹,感觉自己是个人才,感觉时间就是生命,但是‘人才’好像和‘时间’一样,到头来只是用来浪费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苏轼命运多舛的惋惜。
《徐霞客游记》本身就是美文,而作者的评价和感受更美。他称赞徐霞客是“是为见证大好河山而生的人”,“不是为了闻达于诸侯,而是为了心中的理想生命最美的绽放”“在他眼中,处处都是人生驿站,而情之所至就是心灵港湾”。于是作者进一步感叹:“有时候,并不是美丽的风景让你忘却了烦恼,而是你忘却了烦恼,眼前的风景才更美丽”。这样的文字,既是对一部游记和一个游记作者的高度评价,更是在艺术地阐述人生的道理,揭示人生的真谛。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发挥其擅长写古体诗的优势,在每一篇文章的篇末都赋诗一首,以“禹安诗曰”的形式进行综述和论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在读《论语》篇末,“禹安诗曰”如是写道:“徜徉杏坛思先贤,斑驳竹影诉无眠。旧时暗香杨柳夜,佳人如是事如烟。”读完此诗,我们不仅对孔子的认识更加深入,而且似乎也多了一番“时间流逝世事变幻、圣人豪杰皆如烟云”的感慨。
《明理》之“巧”,在于评论擅用比较,感悟富有哲理。
作者利用自己阅读面广、视野开阔的优势,在论述中巧用比较方法,在比较中彰显人物形象,界定作品价值。在谈及王阳明心学时,作者认为“阳明心学和禅宗接近,讲究悟性,和禅宗相比,更为积极和进取”;在论述《孙子兵法》和孙武的历史地位时,作者判定“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孙武的《孙子兵法》一同在军事学山巅之上闪耀着理性光辉”;在评价两部《诗品》时,作者感叹“两部诗品不同滋味”……作者还在多处运用比较方法进行阐述,如称“惠能与孙子、老子并列为‘东方三圣’”,说“《资治通鉴》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通鉴》中的曹操也不是《三国》中那个熟悉的样子”,等等。
《明理》作为一本以阅读心得和审美体验为主要内涵的著作,展现读与思的感悟是其重要一面。书中所呈现的作者感悟亦是最有美感最富哲理的部分。读《论语》,作者感悟“孔子的学问道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看看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读《苏轼文集》,作者深感“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全才以他的立身实践,树立了一种理想人格的标准”,“诗文书画,冠绝天下;有情有趣,以德报怨;为人为政,美名千年”。此外,感悟国画之美,作者堪称知音,发出的是行家里手的声音:“中国书画讲究的是‘以形写神’,更多强调画家主观感情的抒发,追求的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感悟古典诗词之美,作者写下的是“千年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解码中华民族基因,古诗词无疑是一把钥匙”。感悟深圳城市精神,作者写下了深刻而又精辟的论述:“城市文化形象是形神兼备的整体概念,其形是外在的处于物质文化和自然风光层面的城市文化景观,其神是内在的处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城市精神”。如此种种,举不胜举。
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家认为,评价一部作品,必须弄明白和解答好三个问题,即作品说了什么,作品对我说了什么,我对作品说了什么。通观《明理》,作者呈现给我们的是文化经典的深邃思想,审美体验的诗情画意,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文化传承的媒介与精华。读书心得和审美体验能够这样呈现,足见作者思想底蕴之深厚,文字水平之高超。真可谓:写之传神,读之无憾。
是为序。
吴俊忠,深圳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文学与文化研究,实现了从传统外国文学教师到现代文化学者的转型,被学界称为“与时俱进的新型学者”。出版《俄苏文学通观》《文学鉴赏论》《读懂深圳》《生活的智慧:社会文化九讲》等各类著作16本,发表《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影响》《文学鉴赏类型分析》《深圳文化发展理念的历史沿革》等学术论文数十篇;热心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及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做各类社科普及专题讲座300多场。历任深圳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曾兼任中国美学学会会员、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获得广东省“南粤教书教育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