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有一座城市,它静静地矗立了2400年,见证了汉魏的雄风、辽金的旷势、明清的余韵。这座城市,便是大同——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织,古老与新生共舞的地方。
这座位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处的古城,以其2400年的建城史和无数次的战火洗礼,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城市性格。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座城市在历经沧桑后,选择了一条融合与创新之路,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将跟随单霁翔院长的脚步,一同走进大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人文故事,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古城新貌,文脉相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大同的西城墙清远门上,仿佛为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多年的单霁翔院长,在镜头的陪伴下,踏上了这片他熟悉而又热爱的土地。他深知,大同不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缩影。在这里,农耕与游牧文化的交融,造就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
走在古城墙上,单院长与一位摄影爱好者——刘老师并肩骑行。刘老师用镜头记录了城墙的变迁,从残破不堪到如今的雄伟壮丽,每一张照片都是大同城市转型的见证。14米高的城墙,不仅是大同的脊梁,更是大同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这城墙有北魏的,辽金的,主要是明代的。”刘老师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城墙的历史。而单院长则感慨道:大同是幸运的,它拥有城墙,便拥有了一段独特的气质。那是一种古今交汇之美,向内是历史,向外是未来。
老街新韵,青春涌动
当夜幕降临,大同的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这里曾是稍显破烂的棚户区,如今却成为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时尚地标。小马老师,一位湖南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生,用他的热情和专业知识,让这片古老的街区焕发新生。
小马老师介绍,他们的初心是想通过保护这些传统民居,让更多人感受到大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东南邑,不仅有精美的文保院落,还有丰富的非遗手作体验馆。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鲁班锁,体验古代工匠的智慧;也可以在古色古香的院落中,聆听悠扬的乐声,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的魅力。
夜幕降临,主街上灯火通明,商贩林立,五光十色。乐队弹唱、书法展示、美食摊位……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让这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单院长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文化和历史不该是陈旧而古板的,它们应该活在当下,活在年轻人的身上。
煤都转身,文化绽放
曾几何时,大同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然而,这座城市并没有在资源枯竭的困境中沉沦,而是选择了文化转型之路。从“煤都”到“文化古都”,大同用十多年的时间,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耿彦波,这位被大同人民亲切地称为“耿市长”的领导者,用他的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推动了大同的城市复兴。他提出“一轴双城、分开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将新城建在河东,有效缓解了老城的人口压力。同时,他大力推动古城墙修复、鼓楼保护等文化工程,让大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如今的大同,不仅拥有完整的古城墙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成功举办了三届成龙动作电影节等国际性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大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让这座城市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胜地。
时光回转,青春潮前
站在东南邑的街头,望着那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面孔,单院长深感欣慰。他知道,这座古城已经不再是那个被煤尘覆盖的“煤都”,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文化古都”。
“文化和历史是城市的灵魂。”单院长感慨道,“大同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始终坚守着这份文化自信和历史传承。”
大同,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大同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古城将会以更加璀璨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深圳之窗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深圳之窗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