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正文

《以美之名》热播、气质美学引热议...美到底是谁定义的?

近期,国内首部聚焦医美整形题材的电视剧《以美之名》热播,引起广大网友对审美的广泛讨论。在当下 “颜值即正义” 的社会氛围中,许多人受外界审美标准束缚,陷入容貌焦虑,但这部剧则告诉所有人,我们的美丽没有定义,追求美的勇气,从来不应该被审判,整形整不是脸,而是心。

剧中女主乔杨,作为一名整形医生,她明确提出气质的重要性,拒绝千篇一律“网红脸流水线”,为生病女孩定制了专属方案,她说:“美不是”复制粘贴,是忠于自我的棱角”。在剧集播出中,弹幕不断飘过“终于有医生不说网红脸了”、“原来整形不是复制粘贴”、“要整出自己的气质”等数万条共鸣内容,也折射出当代人对个性化审美的迫切需求。

这种审美觉醒不仅存在于电视剧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所体现。近日,在小红书平台有几篇关于“气质美学”的帖子爆火,内容谈到了人们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其实是对自己的负向气质不满意。该博主还陆续分享了负向气质形成的原因,比如“憋屈”气质,最典型的面部形态是中凹脸,很可能是在小时候受了很多委屈,青春期正是生长上颌骨的时期,因父母严厉,或者不在父母身边的小孩会有很防守的心态,这种压抑的心态会导致上颌骨发育不全,从而鼻基底比较低,便形成了中凹脸,看上去很憋屈。这种对长相发现的全新解读视角,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有网友评论“真的很有道理,我就是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受了很多委屈,现在是中凹脸型”。

据悉,这套气质美学理论,是由北京邮电大学张红松教授提出的,他因为个人的一次“被整形”机缘,发现当人变美了,心、脑都会变,作为一个标准的理工男,张教授开启了数字美学的研究,通过对8万张中国人脸数据分析,总结出最常见的12种正向气质,比如大气、福气、可爱、清冷等,16种负向气质,比如憋屈、尖刻、狡猾、纠结等。也就有了上述小红书博主分享的观点和内容。

但是,对于气质美学的研究并不止于理论,如何能更加准确地判断个人气质呢?张红松教授还与静博士集团旗下的爱我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研发了一台气质设计机器人,目前已投入美业使用。

求美者只需要使用这台气质设计机器人拍摄三张面部照片,即可自动合成一张3D人脸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等待2-3分钟的时间即可获得一份AI检测报告,通过报告,求美者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颜龄、颜值分、变美指数,以及自己的正负向气质,通过衰老、美学、气质分析,可以获得详细的检测报告,在报告中亚毫米级别的精度识别,能让你看清脸上的每一条纹路、细节。而这些可以很好地帮助求美者进行变美决策。就如《以美之名》剧中,医生、咨询师、求美者三方往往会在求美者的整形方案中想法难以达成一致,通过这台气质设计机器人,则可以用数据化的、可视化的检测结果,建立数字信任,提升三方对变美决策理解一致性。

气质美学这一审美视角火爆并非偶然,它不仅能放大求美者本身的魅力,更是在社会层面引发了一场关于美的革新思潮。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美与自我的关系,不再盲目追逐千篇一律的外在模板,而是回归到对自身特质的尊重与雕琢。整形的意义,也正是如此,助力每个人展现真实且闪耀的自我,推动整个社会朝着更加多元、包容的审美境界迈进,让 “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一理念,在美的追寻道路上得以真正践行 。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深圳之窗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深圳之窗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以美之名》热播、气质美学引热议...美到底是谁定义的?

2025-04-16

“玩具总动员汇聚新濠影汇” 欢乐开启,共庆动画经典30周年

2025-04-16

国际橡塑展聚势启幕 4,500多家全球展商闪耀创新主场

2025-04-16

"卡地亚女性创业家奖"公布2025年度影响力奖获奖名单,同步开启 2026年活动招募

2025-04-16

Wildberries宣布加强在华业务并支持中国卖家的新举措

2025-04-15

刘强东要求京东外卖利润率不超5%,为美团餐饮外卖1.6倍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