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维护金融安全、打击假币犯罪的要求,切实提升社会公众反假货币意识和能力,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根据2025年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统一工作部署,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指导下,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紧紧围绕"筑牢货币安全网,守好群众钱袋子”主题,全面启动2025年反假货币宣传月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精准聚焦"两老一小"(青少年学生、老年人、外籍人士及港澳同胞)重点群体,组织辖内网点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反假货币宣传,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
培育青少年:开学季“金融第一课”,师生共学反假知识
结合九月开学季,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走进百花小学,开展“反假货币开学第一课”专项活动。针对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但学习能力强的特点,活动采用了 “师资培训+短视频+趣味问答” 的创新模式。银行首先为在校教师和财务人员举办了一场反假知识专项培训,详细讲解人民币防伪要点和常见欺诈手法,帮助老师们率先掌握识别技巧,成为校园内的“反假先锋”。
在此基础上,银行工作人员与老师们共同组织了一场面向学生的互动讲座,并自制了有趣的反假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在现场,学生们在银行工作人员和老师的共同指导下,仔细观察人民币的水印、安全线、微缩文字等特征。活动还融入了诚信教育,倡导学生们“爱护人民币,拒收拒用假币”,维护国家货币尊严。参与培训的黄老师表示:“这次学习非常及时,我自己先掌握了辨别技巧,以后在课堂和学生管理中都能用得上,真正实现了师生共成长。”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实用的金融课是他们开学季收获的最重要知识之一。
守护老年人:社区金融课堂,筑牢安全防线
平安银行深圳分行聚焦老年人最易遭遇的“找零调包”、“假币购物”等骗局,工作人员走进聚福社区、福安社区用本地方言和通俗语言,耐心讲解“一看、二摸、三听、四测”的实用技巧。为了让知识更直观,工作人员带来了高倍放大镜和紫光灯等简易工具,让老人们亲手操作,将抽象的防伪特征转化为深刻的感官记忆。
针对“收到假币怎么办”的疑问,工作人员重点宣导了“一经发现,立即上缴银行或公安机关”的正确处理方式,并提醒老人们切勿尝试再次使用,以免违法。活动有效增强了老年群体的风险防范能力和依法维权意识,守住了他们的养老钱。
服务境外人士:口岸驻点服务,惠及外宾港胞
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悉心指导下,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在深圳湾口岸设立境外个人服务专区,为入境的外国友人及香港同胞提供一站式金融咨询服务。针对香港同胞和外国人士来深旅游、留学、经商首先需兑换人民币的特点,专区配备粤语、英语等多语种服务专员,提供便捷的金融咨询服务和专业的人民币防伪知识普及。
工作人员在提供咨询服务过程中,主动向客户介绍人民币防伪特征,通过实物现场演示如何观察光变油墨数字、触摸凹印手感线等关键防伪点。结合港澳同胞和外国人士的消费习惯,工作人员还特别讲解了在深港两地往来、出租车、夜市购物等场景中可能遇到的假币风险,并告知如收到可疑货币可到任意平安银行网点寻求帮助。
针对大学校园的外籍留学生,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在大学城支行、西丽支行深入开展专项反假货币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在网点设立咨询台、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为留学生详细介绍人民币的防伪特征和识别技巧。通过多语言讲解和实物演示,重点演示如何通过观察光彩光变效果、触摸凹印图案的立体感、抖动纸币听声辨质等方法识别真伪,让留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辨识技巧。帮助他们在日常消费中有效识别真伪人民币。活动现场,留学生们积极参与互动,纷纷表示这些实用的金融知识对他们适应在深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
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系列宣传活动精准覆盖“两老一小”核心群体,累计服务逾万人次,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显著提升了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反假防骗能力。未来,平安银行深圳分行将继续在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的指导下,将反假货币知识通过更精准、更生动的方式传递出去,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为构建安全、和谐、健康的货币流通环境贡献坚实的平安力量。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深圳之窗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深圳之窗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