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滚动资讯>>正文

【活动预告】“山川上的中国”第五季第二讲:建筑、空间与写作

系列文化讲座第五季

闪亮登场

文化中国、对接盐田

浸润学术、启迪民智

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第二讲

《建筑、空间与写作》

建筑师、写作者 

唐克扬 

在一个建筑师、作家的眼里,

纽约、洛阳、长安是什么样子的?

建筑与写作有什么关系?

在写作中能否构建一个理想的城市?

唐克扬作品集


讲座时间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20:00-21:00


观看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荔枝微课”

(名称: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


主讲人:唐克扬


建筑师、写作者   

唐克扬,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博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2010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划人。建筑师,写作者。199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见于《上海文学》《今天》《中华文学选刊》等。出版著作有《长安的烟火》《美术馆十讲》《纽约变形记》《长安的传奇》《十城画记》《在空间的密林中》《树》《癫狂的纽约》(译作)等及建筑、艺术、设计作品多种。有三联和财新专栏进行中。现居深圳。


唐克扬 所乐是长安

——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陈竹沁


李叔同著名的诗篇《送别》有云,“来时莫徘徊”,以前唐克扬总觉得是把“去”错写成了“来”,最近才有了顿悟,“投身比远离更难,去意徊徨,不过是对孤独的恐惧,但来路更远,蓬山万重。”

一路跨专业,在建筑、绘画、策展、写作间游弋,普通人眼里是光环,许多老先生却未必看得惯,常有人劝他“你要扎实一点,踏实一点”,刚回国时也有人说他“思想很活跃”,言下之意:“这并非学术正统。”

“我经常处于一种少数派的位置,从小就是这样,所以现在也不介意依然成为少数派。”唐克扬说。但他也承认,大多数人都无法逃脱“现代”意识形态的规训。“现代人的自我,被分裂成好多种不同的块区,现代的标志就是utility(功用),看上去很合理的东西,最后拼凑出来却不是完整的人。”

聊这话的时候,他在《空间中的美术史》课上,刚把学生们“赶出”教室,去拍一张可以作为展览空间的照片。而后,拿曝光、水平线等标准一一审视指点。这门鼓励“动手”的创新课程,教学核心是如何做procedure(流程)和plan(方案)。“

我给他们讲课,某种程度也是一种规训。”唐克扬不好意思地笑了,“对天才来说或许是约束,但为了他们在外面工作有条理,这又是必须的。”

把学生们“赶出”教室,去拍一张可以作为展览空间的照片。而后,拿曝光、水平线等标准一一审视指点。这门鼓励“动手”的创新课程,教学核心是如何做procedure(流程)和plan(方案)。“

我给他们讲课,某种程度也是一种规训。”唐克扬不好意思地笑了,“对天才来说或许是约束,但为了他们在外面工作有条理,这又是必须的。”

质料


一期续建,二期规划设计,六岁的南方科技大学,仍然处在“进行时”。从低密度的教学区一路跋涉,经过一片开放的工地,打钻声持续在耳畔轰鸣,简直分不清来自地底还是高空。唐克扬在一旁突然喊住我,“这就是我们新建的人文中心!”他往大门走近几步,指着高起的大土丘,“还有48个月可以封顶,(纽约)帝国大厦修好只花了11个月!” 有一瞬间我恍惚以为,他是脱了安全帽来此监工的建筑师。

当然,他本来就是建筑师,还是个独立策展人,最知名的项目是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在最感兴趣的文字领域,过去介绍是“建筑写作者”,这几年随着更多小说的发表,他也慢慢习惯了“作家”的头衔。

这构成了一种有趣的循环。最早为唐克扬打开世界大门的,是北大比较文学硕士,如今投至当年的北大导师陈跃红麾下任教,在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创新型大学,共同打造“一流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环境”——参与校园规划建设和公共空间营造,既是人文中心设立的题中之义,也极大满足了他寻求的“参与感”。

白天,主持完校园规划建设专题讲座,唐克扬带我在多山的校园内穿行,他突然跳出一句“这边地下有个商周古墓”,语气多有欣喜,“幸亏没有按他们的规矩,把整个校园推倒重来”;晚上,上完四小时的课,踏入夜色中的草坪,他随手一指,迎头便撞见一座泛着暗光的神龛,竟是拆迁前深圳城中村的遗物。

在这样日常的一天,我们间歇性的谈话“藕断丝连”,始终围绕故乡、纽约、长安,关于时间和空间、来路和去处。它们盘根错节,形塑了唐克扬生命中的“质料”——质料,是他言语间不自觉常会抖落的那种哲学用词,完了还不忘加上,“质地的质,材料的料”。

谈作家卡尔维诺,“他把空间赋予具体的质料,同时有创造性的结构,产生很有意思的文本”;谈古典历史学者Lionel Casson,“不是历史观先行,也不是用现在的生活状态和关心的问题,去印证过去古代世界的存在,他首先谈到的是知识,或者作为质料存在的一种历史。”

他自己走遍中国各省,游历西方名胜,也是写城市和建筑的高手,出版了两本专著《十城画记》、《在空间的密林中》。“倒过来写,先是触手可及的质料,然后到城市的处所、城市的时间、城市的命运”,“就像一个陌生人来到城市,首先是个意会,只是一个感觉派,慢慢从视角触及的范围往外,扩展到整个城市全景式的理性认知。”

按照康德的说法,感觉是没有形式的质料,质料是在现象中的感觉,“虽然一切现象的质料只是后天给予的,但其形式却必须是全都在内心中先天地为这些现象准备好的。”

如果问唐克扬,他的质料是什么?他会说,一个永恒的外省人,一个漂泊的边缘者。“

故乡肯定是有很emotional(情绪化、脆弱)的成分在里面,我有时候很害怕过度表达,我现在更愿意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少谈一些这样的话题。”在我的追问下,唐克扬对“故乡”阐释一番后作出总结,“文学是抗拒不了的力量,但不能当饭吃,你必须汲取里面的水分,同时你也不想天天水汪汪的。”

但44岁的唐克扬,仍然时不时陷入对“故乡”的迷思。六年前,他会在凌晨两点半,到微博上发一首李金发的现代诗《故乡》:“呵,漂泊之年月/带去我们之嬉笑,痛苦/独余剩这伤痕。”两周前的深夜,他又在朋友圈里引用黄永玉记沈从文的句子,“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更多访谈内容请点击下方

唐克扬 漂泊者的锐气|五粮液2017青年力量


盐田区图书馆的盐田阅读沙龙系列活动“山川上的中国”已经成为盐区“文化惠民”的品牌项目,2019年第四季的讲座已获得2019年度深圳十大阅读项目奖。

2020年“山川上的中国”仍沿袭第四季的定位,并作适度调整,配合中央、省市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秉承“文化中国,对接盐田”的宗旨,使该讲座真正达到浸润文化、启迪民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目标。

“山川上的中国”第五季海报

“山川上的中国”系列文学讲座第五季精彩回顾:

-End-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深圳之窗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深圳之窗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活动预告】“山川上的中国”第五季第二讲:建筑、空间与写作

2020-05-21

公司没有实际办公地址,原来是这么注册的!

2020-05-21

电子合同的3大理解误区| 电子合同正流行,你却不想用?!

2020-05-21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公布2020年本科招生简章

2020-05-21

京基智农首批种猪正式入场 有望年底产猪

2020-05-20

2020中国公益映像节启动 邀您用镜头记录人性光辉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