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是在1971年支边到甘肃天水407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当时为尽快掌握了内科常见病、疑难病、急症病人与诊断治疗,创办医院的心电图室和B超室,我先后两次在北京酒仙桥401医院(1975年-1977年)和北医三院(1985年-1986年)进修学习,回院后开设并创办了心电图室和B超室,担任特检科科主任,并培养了一批心电图技师和超声医师,弥补了医院没有心电图室和B超室的空白,更是弥补了天水地区没有心脏超声的空白,从此为天水地区医院开展心脏外科手术当了好帮手,开展了介入超声,从在超声引导下抽盆、腹、胸腔积液到超声引导下抽心包积液,从超声引导下对腮腺、甲状腺等浅表器官穿刺活检到肾脏穿刺活检。在工作之余,本人撰写了《超声诊断胎儿成骨发育不全》等十余篇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超声杂志”等国家级刊物,部分论文在省内外进行交流,深受当地军民的好评,“天水日报”,“天水电视”均有报道。院内多次荣获优秀中干奖,好医生奖。深受当地军民的好评和临床医生的认可和信任。
2005年,我退休后为了发挥余热,应聘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服务于深圳人,对于我而言,无论是工作节奏、技术更新都是一个挑战,十八年来以“做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努力向科主任学、向同事学、向临床医生学、向病人学习,采用学习--随访追踪—积累--总结的方法,终于在妇科超声取得理想成绩,弥补了多项空白,显著提高了相关疾病的诊断率,多次评为科室先进,2011年被评为医院十佳员工。深受患者、医生好评,多次受到病人鲜花、锦旗、感谢信等。
2019年我离开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后居住坂田南坑社区,选择当志愿者为深圳人服务,为实现国民大健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我谢绝了多个医疗单位的优厚年薪聘请,将自己的余生投身于疾病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沿医学连条---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的走下去。疫情开始,我第一时间向坂田街道南坑社区党委请战,参加了该社区防疫工作志愿者,贴宣传广告、卡口执勤测体温、上门摸排、为住家隔离户送菜、送快递、倒垃圾等,以PPT形式向各居民微信群发“新冠”相关知识及“新冠”防护知识10篇,同时参加了“宅家健康咨询”队,我24小时开通电话接受宅家居民疾病健康咨询40余人次,疫情后期在南坑夕阳红养老服务中心及康乐福义务为100多名老人做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每周线上服务100次左右,每月上门服务40余次,线上为居民健康知识讲课七次,义工急救知识培训课一次,老人临终前关怀一次,这位老人临终前对我们很费力微笑和从肺腑发出的 “谢谢你们”声音小而无力,却激励我把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搞的决心。我义务参与防疫工作的事迹,受到深圳读特记者王小虎采访报道(2020年3月)和深圳广电记者李宏莹采访(2020年7月),在电视节目《龙岗新闻》中播出。被评为防疫最美逆行者称号、爱心支持之星,优秀志愿者。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