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关中农村,有送曲连馍的民俗。曲连馍是舅舅送给外甥,或外婆送给外孙的。送曲连馍时,要选好日子,比如农历逢三,逢六,逢九,有三六九往上走一说。
曲连馍的原料也是面粉,但做成的形状不是馒头,而是首尾相连的环形,故称曲连。但因其实质还是馍,故仍以馍称,曲连形其状也,馍则言其实矣。舅舅家做曲连馍,一次要做大中小三个,第一个最大,直径约一尺五寸,能让刚出生不久的外甥钻过,寓意平安度过一生中的难关。这个最大的要做成五香的。做时将面擀开,均匀的抹上菜油,再撒上五香粉和盐,先卷起来,卷好后首尾相连,环成一个圆环形。用干净的梳子,轻轻的按成几何图案,过去老人还会用做针线活的顶针,按些圆圈。也可做其他图案。第二个和第一个类似,不过是环成“心”形,馍不是第一种的五香花卷,是实心馍。“心尖”处用刀切成石榴头部的花瓣形状。第三个最小,也做成心形。
谁家在做曲连馍的时候,往往会有热心的邻居、心灵手巧的媳妇围在案板旁帮忙。不一会儿,案板上已做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曲连馍准备上笼了。只见她们熟练的将曲连馍托上蒸笼,让烧火的人赶快大火烧开,40分钟后又大又白的曲连馍出锅了。她们高兴的围着,噢,碱不大,噢,面起得很旺……一个个笑逐颜开。因为明天送曲连馍时,碰到熟人,会揭开红布看谁家的面白,谁家的手巧。
送曲连馍要用圆形的馍篮子,最大的放在最下边,最小的在最上边。由于从上向下看,中间是空的,因此在蒸馍时,要蒸一个花卷馍,用花卷盖在孔上,取意把小孩的屁股眼塞上,不让外甥拉肚子。曲连装好篮子后,盖一块红布或者红花布,搭配上时令的杏子、黄瓜等,显得体体面面来到姐姐或者妹妹家。
姐妹必然会热情迎接,抱来外甥,将外甥从最大的那个曲连馍中心钻过。再用第二个套在脖颈上,其意是把外甥拴住,使其一生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舅家给外甥送曲连馍直到外甥十二岁。
关中还有另一风俗,就是农历9月,舅家又要给外甥送鱼鱼馍。鱼寓意富有、有余之意。做鱼馍很有意思,也是用上次留下的老酵面,温水化开和面,面和好后,放在温处发面。待面发旺后,就是揉碱,揉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食用碱化成少许水,倒入面盆中揉匀揉光。另一种是把食用碱取适量,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擀成细末,然后把发起的面直接放在上面揉,也是揉匀揉光为止。一定要多揉一会儿,蒸出来的馍才会又白又筋道。将揉过的面切适量一块,揉成一端粗一端细,类似圆柱体的形状。粗的一端做鱼头,先用筷子夹一下,夹出鱼头。在鱼头两边用刀切出鱼鳃,然后用剪刀剪出嘴巴,再在嘴巴里衔半截红辣椒,取两粒黑豆给鱼做两只眼睛,这时鱼两只黑黑的眼睛就像看着你。然后用刀在细的一端,在鱼长度的三分之一处中间切一刀,做出鱼尾巴,再将尾巴摆成游泳姿态。用剪刀在鱼背上斜着均匀剪出几行鱼鳞,直到尾部。于是,一条肥胖的栩栩如生的鱼馍就做好了,小心翼翼的放在笼上蒸熟。
做鱼馍也是比赛心灵手巧的竞技场,送出去的不光是心意,也是手艺,更是娘家人的面子和名声。
送鱼馍用的是长方形的篮子,九月柿子红了皮,基本家家都是鱼馍下边放柿子。舅舅送的鱼馍,一般是两个,也有的是几个孩子送几个。那时平时很少吃到白面馍,我们像看到宝贝一样,一会去掰一块鱼鳞,一会去掰一个尾巴……
联系人:赵倚平,13342976512
作者简介:赵薇,女,自由撰稿人,文章多见于报刊杂志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