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何鑫
龙岗区坂田街道大光勘村口,参天古榕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隙轻洒,花好树绿的社区公园内,居民们三五成群围坐石桌石凳旁,含饴弄孙,谈古论今;社区广场上,老年舞蹈队踩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篮球场上,小伙子们挥汗如雨追逐竞技。
“居民和善 邻里和睦 环境和美 生活和乐 社区和谐”的新五和理念“宣言墙”让生活惬意的大光勘人令人艳羡,可谓“家在花园中,人在幸福里”。
往事悠悠,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五和社区党委副书记、大光勘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曾拥军口述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历史故事,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很难将这个幸福家园与“贫困村”“逃港谋生”联系起来。
从远近闻名的“脏乱差”村到“深圳市安全文明先进小区”,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的贫困村到集体资产超13亿元、村民人均年分红近10万元的富裕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大光勘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村容村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20年9月22日,崛“企”的力量——深圳40年·龙岗40家企业成长故事大型采访活动采访记者一行来到大光勘村,进村听故事,走街串巷看变迁,与曾拥军“面对面”,探寻致富“密码”。
奋起直追富了“口袋”
上世纪60至70年代,当时还叫“大光冚”的自然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耕村落。大光冚村民主要以种水稻、沙梨、制作腐竹等换取收入,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上世纪70年代大光勘村一角。
“村里20至30岁的青年人基本都‘逃港谋生’,剩下老弱妇孺耕种几亩薄田,只能保证温饱,日子过得很艰难。”曾拥军回忆说。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潮起南粤大地,如梦初醒的大光冚村民迈开了奋起直追的步伐。
“为引进时髦的来料加工厂,当时的大光冚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带着班子成员借来外债建设厂房出租,开始发展集体经济。”曾拥军说。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大部分村民“洗脚上田”进厂务工,农民变成了企业员工,彻底结束了传统农耕生活。
2004年,《农村城市化集体经济组织改制试行办法》政策正式实施,大光冚居民小组和经济合作社根据全市农村城市化的统一部署,按评估集体资产后重新组建为现在大光勘股份合作公司,144名村民股东登记到位,大光勘村发展迈入新阶段。
“股份公司成立后,当时村集体土地资源有15万平方米,以厂房和设备为主的村集体资产价值约4000万元,村民人均年分红2000至3000元。”曾拥军笑言,当时还不叫分红,是给村民发放生活费。
上世纪90年代大光勘村委第一间办公室。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日新月异,“深圳速度”引世人瞩目,沐浴着新时代改革开放东风的大光勘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
2008年,村民人均年分红已有8000元左右。2019年,村集体资产超13亿元、村民人均年分红近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城市更新美了“颜值”
2008年,曾在外资企业担任过高管的大光勘村民曾拥军,被全体村民选举为大光勘股份公司董事长,为这个有近3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带来了国际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
2011年大光勘村民住上了高品质统建楼。
履新之后的曾拥军大力推动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完善配套设置,不断改善人居环境。2008年,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将全村出租屋、停车场纳入规范管理范畴,不但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又提升了社区治安水平。2010年,大光勘村建设的统建楼竣工,原籍村民分到了180至220平方米的大房子,实现住有宜居。
厂区管理混乱、入驻企业流失、老旧厂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法定图则缺失……曾拥军也曾被一连串历史遗留问题压得喘不过气。
在有关规划设计单位的帮助下,曾拥军拿到大光勘村的法定图则,却获悉占地9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区将被划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当时,坂田正处于大开发大建设时期,大光勘村全力支持建设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我们积极与区、市有关部门沟通,能否用一个双赢办法,既不耽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也能给大光勘村子孙后代留下一些未来的发展空间。”
2014年大光勘村股份合作公司大门。
曾拥军回忆说,最后在区、市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下,为大光勘村留下了一部分土地资源。
为发展好来之不易的土地,曾拥军带着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数次登门有关设计研究请教。在设计院建议下,大光勘股份公司一致同意积极申报龙岗旧改项目。
“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我们将旧改方案报送到龙岗区相关部门时,发现已过截止日期。眼看要跟城市旧改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整个班子都很着急。”曾拥军告诉记者,后来在区领导帮助下,为大光勘村特事特办、马上就办,最终纳入到了城市旧改项目范围。
2019年4月23日,大光勘城市更新项目回迁物业——创汇国际中心正式启动招商,这标志着大光勘村城市旧改驶入快车道。据悉,创汇国际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44512平方米,由一个购物中心和一栋31层高的写字楼组成。创汇国际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坂雪岗大道与永香路交会处,途径坂银通道12分钟即可抵达福田中心区。大光勘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包含商业、文创、美食、娱乐、空间艺术、商务全感官之旅的优质服务。
曾拥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城市更新前厂房年租金收入约650万元,村集体资产总值4500万元。更新后,写字楼年租金收入3000万元,村集体资产总值超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创汇国际中心作为大光勘城市更新项目的回迁物业,由股份公司自主招商,打破以往股份合作公司整体打包出租的传统做法。
记者获悉,2020年以来,中心招商工作受疫情影响遇到一定困难,但大光勘股份公司为入驻企业免租1个月,共计减免租金480万元,传递出满满诚意,带来口碑热度双赢。截至2020年9月,创汇国际中心出租率100%,成为全区首个100%复工复产的写字楼。
从低矮破旧的平房、村屋,到现代时尚的写字楼,大光勘村“天际线”越来越高,“颜值”越来越美。
饮水思源留住“乡愁”
从1993年伊始,每年农历9月19日都是大光勘村汉玉曾公祠海内外子孙宗亲回归家园、祭拜祖先,共享“盆菜盛宴”的重要日子。从最初28席发展到目前160席,海内外曾氏宗亲不远千里而来,只为感受这份落叶归根的“乡愁”。
庄严肃穆、古朴雅致的汉玉曾公祠。
庄严肃穆、古朴雅致的汉玉曾公祠坐落于大光勘旧村右侧,门前松柏耸立。公祠大门左右两侧分别刻画了该村先祖曾国藩与圣宗曾子的警世名言。祠堂内墙壁上,石刻记录了“大光勘村曾氏后裔的由来与发展”“重建汉玉曾公祠捐款芳名”“曾子十则”“曾氏派语”等。
据了解,2015年,借村道拓宽之机,大光勘村开山劈石挤出土地,重新选址修缮祖祠“汉玉曾公祠”,其面积比旧祠堂增加了3倍。从此,“汉玉曾公祠”成为了大光勘村凝聚宗族的精神支柱。
“祭祖活动是客家的一个传承,也是大光勘村的一个优良的传统活动。通过祭祖活动,我们把村里族群发生的重大事情,告知先辈。把身在五湖四海的原村民聚在一起,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缅怀,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让青年一代村民明白大光勘村从何而来,到何处去。饮水思源,留住‘乡愁’。”曾拥军说。
改革开放后,大光勘村经济发展起来了,楼房建起来了,村民富裕起来了,但人与人之间也出现了一道道无形的高墙,再也找不到乡里乡亲的感觉。村民之间有时候为了一些小利益而闹矛盾。
在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同时,曾拥军决心要打破横亘在他们心中的高墙,找回那份原有的乡情。
“那时候每家每户都建了围墙,让村里道路很狭窄,连消防车都无法通过。为了拆掉全村的围墙,我就先拆掉自己家围墙,再和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在村里老党员帮助下,拆掉了围墙,推倒了‘心墙’,成功打通了‘生命通道’。”曾拥军告诉记者。
创汇国际中心。
在谈到未来发展时,曾拥军雄心勃勃,提出将大光勘村打造成为集居住、商业为一体的高品质宜居社区。一是丰富片区公共配套设施,完善配社健中心、文化活动室、警务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公交首末站等;二是提升股份公司市场竞争力,鼓励村里青年一代走出大光勘放眼全世界,将外面先进理念带回村里。
“现在的生活是以前做梦也想不到的呀!特别近几年,以前‘逃港’的老村民以及各地退休的原村民都陆续重归家园,落叶归根。他们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也是对大光勘发展的认可。”曾拥军说。
长风破浪,风劲帆悬。曾拥军相信只要全村人有共同的信念和目标,抓住大湾区发展纲要建设、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双重机遇,一定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读创编辑詹超娟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