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读书月专刊>>正文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营销档案

基本信息

系列:图灵原创

书名: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

作者:林军 岑峰 著

说明:本书是总计三卷中的第一卷,讲了中国人工智能起步后的15年历史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成品尺寸:170*230

定价:99.80元

页码:356

出版时间:2023.8

小封面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尤其是相关院系学生。

阅读需求

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脉络、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以及他们的科研故事;以史为鉴,可以更清楚地定位自身,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编辑推荐

高文院士、李国杰院士、戴琼海院士作序推荐

张钹 沈向洋 杨强 张正友 张建锋 王海峰 王小川联名推荐

首部中国人工智能40余年发展历程全景之作

全面、系统、深度梳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领域的重要人物、关键技术、里程碑事件

细致呈现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接力向前、不断突破的生动故事

从中国人工智能的起点出发,厘清脉络,看见未来

内容简介

本系列图书全面讲述中国人工智能 40 多年的发展史,几乎覆盖了中国人工智能学科的所有领域,包括中国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各个分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当下与产业相结合的现状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以宏观的视野和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深度剖析。

作者团队深入采访了全国十余所主要高校、中科院多个研究所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重点介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创造非凡成果的有趣故事。

本书为该系列第一卷,梳理了自 1979 年至 1993 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初期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用轻松而真诚的笔触,讲述了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寻路的奠基者,并介绍了重要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早期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书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从业者,尤其是相关院系学生以及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能够帮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脉络、老中青三代人工智能研究者以及他们的科研故事;以史为鉴,可以更清楚地定位自身,也为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作者简介

林军

中国垂直科技媒体第一人,雷峰网创始人、执行董事长。

IT第一中文网站天极网创始人、总编辑,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创业者,记者生涯中曾任《电脑报》北京新闻中心主任和《知识经济》常务副总编等职,是中国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互联网史和中国高科技史的梳理和写作,著有《沸腾十五年》《沸腾新十年》等。

岑峰

雷峰网联合创始人、总编辑。

长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与人工智能领域,著有《Tables:改变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六大力量》《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等。

推荐语

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国已经有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实力,以古鉴今,本书对中

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结和梳理恰当其时,有助于新时代的人工智能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人工智

能的发展规律,同时可以让前人的积累成为代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 高文 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前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本书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它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一代人工智能研究者们筚路蓝

缕的艰苦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的经验教训弥足珍贵,历史可以照耀未来。衷

心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可以继承老一辈学者的优良传统,提升科学研究的品味,开创人工

智能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

我国人工智能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依然处于应用强势、基础薄弱的状态。抓住

人工智能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强化原始创新,避免陷入“无源之水”的困境是我国人工智能

发展破局的重中之重。这些也正是本书所昭示的。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百年变局,唯有自强!

—— 戴琼海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

目录

第 1 章 1979 年 :符号主义与数学家 001

1.1 吴文俊推开了中国人工智能走向世界的大门 002

1.2 从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机械化到“吴方法” 005

1.3 数学机械化学派 012

1.4 王湘浩和吉林大学 016

1.5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 019

附 1 :中国人工智能学者与 IJCAI 1979 025

第 2 章 1980 年 :人工智能研究班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筹备 029

2.1 在长春举办的人工智能研究班 030

2.2 渠川璐登高一呼,李家治长袖善舞 033

2.3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的人选 038

2.4 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4

2.5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 047

第 3 章 1981 年 :模式识别风起与信息科学金三角 051

3.1 ICPR 迈阿密风暴和傅门八君子 053

3.2 常迵和国际模式识别协会 060

3.3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063

3.4 信息科学“金三角” 070

第 4 章 1982 年 :专家系统的井喷 073

4.1 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专业学组成立 074

4.2 专家系统、知识工程与大系统理论 080

4.3 肖开美和 VLDB 华人群星 085

4.4 OKBMS 与天马 088

第 5 章 1983 年 :计算理论的春天和计算语言学兴起 091

5.1 马希文与计算语言学 092

5.2 北京大学的数理逻辑与计算理论 098

5.3 计算理论的春天 102

5.4 计算语言学开枝散叶 106

5.5 机器翻译的早期发展 108

第 6 章 1984 年 :计算机视觉青出于蓝 113

6.1 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 114

6.2 施增玮和“交大系” 120

6.3 马尔的《视觉计算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24

6.4 留法计算机视觉“三剑客” 129

6.5 计算机视觉与其他研究的早期融合 134

第 7 章 1985 年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的F4 139

7.1 百废待兴,清华大学发力研究人工智能 140

7.2 海外交流,计算机系势头凶猛 143

7.3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成立 148

7.4 三系合力,筹建人智所 154

第 8 章 1986 年 :第五代计算机归来,上马智能计算机 159

8.1 新一代计算机的抉择 160

8.2 “863-306”主题的启动 164

8.3 1988 第五代计算机系统会议上的小心求证 170

8.4 李国杰入局 173

第 9 章 1987 年 :机器人的曲折向前 179

9.1 “七五”机械手开局 180

9.2 海人一号 184

9.3 七剑下天山 :“863 计划”机器人专项启动 187

9.4 从智能化跟踪到工业化落地 191

第 10 章 1988 年 :声图文组合拳让哈工大独占鳌头 199

10.1 李生、王晓龙与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

10.2 王开铸和“声图文”组合拳帮助哈工大登顶 204

10.3 建设计算机博士点,李仲荣托孤高文 208

第 11 章 1989 年 :智能语音的承前启后 217

11.1 语音识别 :声学研究所“开山立派” 218

11.2 语音合成 :语言学家与计算机学家的携手 224

11.3 王作英向左,李开复向右 230

11.4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接过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的大旗 234

第 12 章 1990 年 :从中文信息到自然语言处理 239

12.1 中文信息学会 240

12.2 中文分词 245

12.3 ACL 249

第 13 章 1991 年 :人工神经网络 255

13.1 人工智能已死,神经网络万岁 257

13.2 从信号处理到其他分支 262

13.3 助推中文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找到第一个落脚点 267

13.4 中国神经网络委员会 272

第 14 章 1992 年 :“人工智能理论危机”中的新希望 279

14.1 新一代青年研究者登上舞台,大争论开场 281

14.2 1991 年 IJCAI 上中国学者的聚会 284

14.3 智能中心 :年轻人才的特区 289

14.4 人工智能暑期班 :中国人工智能国际化起步 293

第 15 章 1993 年 :306 渐入佳境 297

15.1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曙光一号”问世 298

15.2 智能接口 302

15.3 机器翻译 306

15.4 863-306 :中国人工智能的摇篮 309

大事记(1979~1993) 313

试读

中国的“达特茅斯会议”.pdf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中国人工智能简史:从1979到1993》营销档案

2023-09-01

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灵感来源,基里安·墨菲饰演奥本海默

2023-08-30

房地产转型与重塑

2023-08-28

2023南国书香节 | 中山大学出版社不止于精彩

2023-08-27

2023南国书香节| 文化学者吴俊忠、姜维勇解读深圳

2023-08-21

影评:充满哲学意味的《刺猬的优雅》

20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