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读书月专刊>>正文

被追赶的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如何理解与应对新现实挑战

书名:被追赶的经济体

原版书名:Pursued Economy: Understanding and Overcoming the Challenging New Realities for Advanced Economies

作者:辜朝明 (Richard Koo)

译者:徐忠,任晴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定价:98

内容简介:

为何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为什么过去行之有效的政策今日不再奏效?

辜朝明提出,经济发展在全球化贸易的背景下有三个不同阶段:一是刘易斯拐点到来之前的早期城镇工业化过程;二是黄金时代(Golden Era),即经济过了刘易斯拐点之后,社会进入到一个储蓄、投资、消费交互增长的状态;第三个阶段为他最新提出的一个独特阶段——“被追赶时代”(Pursued Era),即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体在经过成熟发展期,进入到发达经济阶段后,会进入到被追赶的阶段。在“被追赶时代”,经济体的政策辩论依然受到已经过时的“黄金时代”假设的影响,这种不匹配导致了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和对财政政策的依赖不足,这些政策正在扭曲经济并在一个深刻变革的世界中加剧不平等。

鉴于此问题,这本书针对发达经济体进入“被追赶时代”所面临的新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进行了探讨。在书中,辜朝明从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全球资本竞争的最初概念开始,深入探讨了传统经济解决方案在解决大萧条后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后经济体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的失败,并通过横向、纵向多维度地比较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经济体在不同时代的经济、银行、贸易等方面的实例,解释了央行在过去十年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后在对抗通胀方面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在这个时代的正确政策组合,试图正面解决世界的经济问题,以阐明增长驱动因素和衰退驱动因素之间的对称性。作者还指出,经济体应对资本项目的跨境流动实施一定管控,以调节贸易失衡。

本书对于房地产与金融稳定的关系、财政扩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量化宽松陷阱的应对、总需求与金融稳定等问题的阐述,对当下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应对接下来即将到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十分有参考价值,对今后世界经济如何实现更稳定更和谐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角。

作者简介:

辜朝明(Richard Koo)

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被广泛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是参与制订日本五年经济计划的日裔美国经济学家之一。

他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政治科学和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经济学硕士学位。1998—2010年,他担任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日本野村证券。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

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他还是《商业周刊》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非日本籍委员。著有《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等书。

译者简介:

徐忠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前局长、金融研究所前所长,现任职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

目 录

导 读/徐忠

序 言/辜朝明

第一章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

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问题导致借款人短缺

第三章 引入“被追赶的经济体”概念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五章 经济增长和维持发达经济体地位所面临的挑战

第六章 新冠肺炎疫情和量化宽松陷阱期间的货币政策

第七章 欧洲正在重复20世纪30年代的错误

第八章 宏观经济学另一半中的货币和银行

第九章 逆全球化以及自由贸易和自由资本流动之间的冲突

第十章 经济学再思考

前 言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破坏,很多人陷入艰难境地,普通人如此,经济学家也如此。但经济学家面临的困难早已显现:绝大多数政界、学界、商界的经济学家既未能成功预测2008年后的大衰退,也没能预测这场大衰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给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造成严重信誉危机。毕竟,这场大衰退肇始于内生因素,而非新型病毒或地缘冲突等外生因素。那些所谓的“专家们”为大衰退开出的药方千差万别,央行和其他政策制定者推出的天量货币宽松政策则在实现通胀与增长目标时频频失败,于是,公众理所当然地怀疑政府及其经济学家。

我提出了“被追赶的经济体”概念,叠加此前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尝试对“为什么一个强大而有活力的经济体会失去增长动力并长期停滞”这一问题做出解释。近期,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后的供给约束推升了通胀水平,但很多人经历了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实际收入停滞,很大一部分人感到自己“被遗忘”,愤怒不已。

因为年龄大、资历深的缘故,作者还能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中国台湾,记得那的人们曾经充满活力和希望。在那个时代,空气可能没有现在新鲜,但其他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几乎所有人都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面对未来,人们满怀信心。对今天的许多发达经济体而言,这种美好光景已然不再了。

我对上述三个经济体很熟悉,尽管三个经济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经历了非常相似的经济发展过程。这些经济体之间的文化或历史差异可能会对GDP 增长造成几个百分点的差别,但它们都经历了类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并且都面临着长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胀——至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如此。

此外,2008 年以来,尽管大多数主要央行都实施了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但通胀仍维持低位。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大幅增加,但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是1990 年后的日本,然后是2008 年后的西方国家。日本和欧元区许多经济体的债券收益率实际上已经转为负值。

上述现象与当前仍在大学讲授的经济学课程并不一致,后者认为大规模的印钞会导致恶性通胀,而巨额财政预算赤字如果不推升通胀,就会导致高利率。零利率或负利率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让人想想都头大。人们很好奇卡尔·马克思或托马斯·皮凯蒂会如何解释“负利率”。

25 年前,我提出日本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用以解释为什么经济体在泡沫破灭后会陷入多年停滞,以及为什么在这种衰退期间传统货币政策“药方”基本无效。这一观点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私人部门并非总如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假设的那样“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在面临严峻的资产负债表挑战(即债务积压)时,会选择“债务最小化”。

一旦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被推翻,并承认债务最小化的可能性,则所有建立在原始假设上的观点都必须被重新认识,包括许多权威的政策建议。这是因为如果一部分人储蓄或偿还债务,那么为了维持国家经济正常运转,另一部分人就必须借贷和消费。如果私人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偿还债务(哪怕利率为零),那么为了实现经济正常运转,公共部门就必须借贷、消费。

虽然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有助于解释自2008 年以来在西方和自1990年以来在日本观察到的许多现象,但它不能解释现象的全部。这些国家发生的一些现象早于2008年,或者晚于其资产负债表衰退,因而难以归咎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例如,西方国家的收入增长放缓早在2008年资产负债表衰退前就开始了,而日本的经济低迷在2006年私人部门完成资产负债表修复后仍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进而想到了在极低利率环境下,私人部门追求债务最小化甚至不愿借贷的另一个原因,即企业无法找到足够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借贷和投资变得无利可图。毕竟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中,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机会能一直充足。

企业在找不到投资机会时,通常会倾向于最小化其债务,除非税收安排和资产回报不够适宜。在没有债务的情况下,企业在长期内存活下来的概率显著上升。与之相应,投资机会不足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导致具备可行性的投资项目变得难找。这也能解释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前长达几个世纪的经济停滞。第二个原因是海外资本回报率更高,促使企业选择赴海外而非在本国开展投资。发达经济体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这个因素和技术进步因素同等重要。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新兴经济体相继崛起,改变了西方企业的投资选择。它们继续推动利润最大化,不断满足股东对更高资本回报的期望,但大部分投资不再发生在本国市场。认识到企业投资在区位选择上不再局限于本国后,我在本书中提出了“被追赶的经济体”这一概念。

然而,主流经济学界没有顾及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困境和低资本回报率带来的宏观经济学启示,即便所有发达经济体都遇到了这些问题,经济学家给出的政策建议仍旧是老调重弹:货币宽松、平衡预算,而这基于的假设还是企业只在本国投资,追求利润最大化。

由于政府承诺的经济复苏远远慢于公众预期,而且往往根本不能实现,公众逐渐对老牌政党的能力失去信心,并开始投票给政治外行(outsiders)和极端分子,这在任何社会都是危险迹象。当前,社会保障体制已经明显健全,意味着今天的民主国家比20 世纪30 年代更能应对衰退及政策失误,但如果中左翼和中右翼领导人继续推行有根本性缺陷的经济政策,从而导致普通民众陷入痛苦,民主将无法存续。

一旦掌握了经济停滞和传统经济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政策应对自然水到渠成。然而,在发达经济体尚未面临资产负债表问题、资本回报率相较新兴经济体更高时,人们形成了一套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传统观念。如今,环境已然不同,想要摆脱当前的经济困境,提高政策有效性,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政策观念。

几个世纪以来,在新现象挑战旧理论的过程中,物理学和化学不断发展演进。大量实际案例表明,人们最终会认识到,过去的认知并非谬误,而只是更大真相的一部分。经济学也类似,学校教授的经济学并非完全不对,而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形,如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健康、国内大量可观的投资机会值得企业借贷。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我们则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广泛的理论范式,在不依赖上述特殊情形的情况下,对现实情况予以解释。

本书出版的初衷,是对我上一本书《大衰退年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与全球化的宿命》的修订和更新,全书的结构和章节设置与上一本书类似。居家办公后,我无须每天地铁通勤,也无须经常飞往其他金融中心,节约了大量时间,因此可以超越上一本书的内容,相应地,也就有了这本新书的标题。我希望本书有助于解释为何过去有效的政策却在今天失效,为什么怀念过去美好的日子无助于解决未来的问题。面对这些改变,有的应对方式是正确的,有的则不然。一旦人们理解了改变背后的驱动因素,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也就能对当前的全新环境予以正确的应对方式,而不用把时间都浪费在已经失效的政策上了。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被追赶的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如何理解与应对新现实挑战

2023-12-20

周小川:关于中国“债务陷阱”的问题,不可小视

2023-12-15

“一带一路”新十年 宏观、金融与产业趋势

2023-12-05

深圳之窗荐书 l《像高手一样投资》

2023-12-04

好书推荐!《致命浪漫》-都市文艺悬疑新类型

2023-12-01

新书推荐l 巨大的翅膀和可能的高度 ——评《三十七夜》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