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读书月专刊>>正文

新书荐读l三维视角下的深圳创新解读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是一本深入剖析深圳创新模式和成功经验的书籍。由宋志平、刘科、沈清华三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合著,他们分别从企业家、科学家和资深媒体人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深圳创新模式,再现了经济特区的腾飞脉络,为企业创新成长和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书以深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深圳如何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高地。全书共分为多个章节,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深圳的创新生态,包括政府政策、市场机制、企业文化、产业链构建等多个方面。


创新文化的培育

书中特别强调了创新文化的培育对于深圳成功的重要性。深圳的创新文化得益于政府的积极作为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一种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书中提到,深圳政府通过提炼“深圳精神”,推动了创新文化的深入人心,并通过制度建设,如出台国内首部个人破产法,为创新者提供了宽容失败的环境。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结合

作者们认为,深圳的成功不仅在于市场的有效运作,更在于政府的有为参与。深圳市政府通过改革创新,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种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为深圳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家精神的弘扬

书中对企业家精神的弘扬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圳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书中提到,深圳的企业家不仅是创新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更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深圳市政府通过设立“企业家日”等举措,表达了对企业家的尊重和支持,营造了全社会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民企创新活力的保护

作者们特别指出,民营企业在深圳的创新活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书中强调了保护民企产权、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在民企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的重要性。深圳在这方面的做法,如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等,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


启示与借鉴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不仅是一本关于深圳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创新的书。书中提炼的十个启示,如文化的重要性、市场与政府的结合、企业家精神的弘扬等,为其他城市和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这本书是对深圳创新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的深刻探讨。无论是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对创新有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深圳的创新故事告诉我们,创新不仅需要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文化的土壤、市场的环境和政府的支持。《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是一本值得推荐给每一位追求创新和卓越的读者的好书。


宋志平、刘科、沈清华力作

《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新品资料


企业家*科学家*专栏作家 三维视角

剖析深圳创新的底层逻辑

探寻新质生产力建设路径

为企业创新成长、各地城市经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基本信息】

书名: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

ISBN:978-7-5217-6554-0

版印次:1版1次

作者:宋志平、刘科、沈清华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页码:368页

字数:318千字

印张:23

定价:88元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关键词:深圳、创新、改革、政府、企业、模式、经验、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路径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创新高地 : 深圳创新启示录 / 宋志平, 刘科, 沈清

华著.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 2024.5

ISBN 978-7-5217-6554-0


Ⅰ. ①创… Ⅱ. ①宋… ②刘… ③沈… Ⅲ. ①区域经

济发展-研究-深圳 Ⅳ. ①F127.653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2024)第090557号


【作者介绍】

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我国著名经营管理专家,历任三届全国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多所重点大学商学院担任实践教授,先后出版《经营方略》《三精管理》《经营30 条》等多部著作。曾获“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管理科学奖”“石川馨- 狩野奖”“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财富》CEO 终生成就奖”“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终身荣誉奖”等多项殊荣。

刘科:全球知名能源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副会长,2015 年入选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曾在埃克森美孚、联合技术公司(UTC)和通用电气(GE)等跨国公司任职,回国参与创建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并任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后被任命为神华研究院副院长。

沈清华: 资深媒体人,纪实作家,《深圳特区报》主任记者。曾获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奖40 多项,独立或合作出版《商界军校》《立业者》《南科大创校记》《世界知名大学校长访谈》等近十部著作。


【内容介绍】

多维展示深圳创新活力因子

系统阐述经济建设有效路径

深圳何以成为创新高地?

如何激发经济发展动能?

规则、企业、人如何有效衔接?

……

作者宋志平、刘科、沈清华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政府、市场、企业、人等各要素的良好互动,呈现活力文化的形成要素,并面向科技发展与未来,抓取共性因子,多维度地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深圳模式,再现经济特区腾飞脉络,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找到深圳成为世界级创新高地的底层逻辑,为企业创新生长、各地城市经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编辑推荐】

1. 一本书读懂深圳经验和模式。作者团队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再现经济特区腾飞脉络,深度分析政府、市场、企业、人等各要素的良好互动,呈现活力文化的形成要素,面向科技发展与未来,抓取共性因子,多维度地呈现了一个立体的深圳模式,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2.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创新提供借鉴路径。在发展过程中,深圳政府、市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的互动,进而形成一套运作高效、协调的社会系统,对全国其他城市来说,皆具借鉴意义,具有较高社会价值。

3. 著作从企业家、科学家、媒体人的三重视角来看,系统多维呈现深圳城市创新活力生态,更利于读者深入了解、系统学习。


【目录】

序 言 / 李子彬 V

第一章 创新高地“高”在哪儿 001

世界级企业的“孵化器” 002

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面旗帜 009

专利生产能力最强的城市 013

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 017


第二章 改革打造一片创新沃土 023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 025

政府:有事服务,无事不扰 038

企业:在创新战场冲锋陷阵 048


第三章 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城市 057

移民文化自带创新基因 059

改革成就深圳文化特质 073

独特的创新文化优势 080

一座生机勃勃的创业城 088


第四章 抓住科技这个核心要素 107

政府“做对了”的产业政策 109

拼抢“第一资源” 122

大企业创新“顶天立地” 132

中小企业创新“铺天盖地” 183


第五章 建立完备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205

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有多强 207

完备的产业链是怎么形成的 213

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221

影响全球的华强北 230


第六章 创投为创新插上“金翅膀” 237

国内创投重镇 239

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 258


第七章 发挥毗邻港莞的地理优势 267

学习香港,服务香港 269

大湾区里深圳的区位优势 281


第八章 创新载体的能级不断跃升 291

办大学,跑出“加速度” 293

大手笔打造“科研重器” 309


第九章 深圳创新的启示 319

启示一: 文化是灵魂,创新要有创新的文化 320

启示二: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323

启示三: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 325

启示四:民企创新活力强,要精心呵护 327

启示五:用好资本杠杆,撬动创新创业 329

启示六:引才重要,用才更重要 331

启示七:完备产业链条,带动创新繁荣 333

启示八:办好教育,要重视“结构” 335

启示九:拓宽视野,在全球组织创新资源 337

启示十: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339

后 记 / 宋志平 342

附 录 345

参考文献 351


【样章】


自从深圳成为我国首个经济特区,“深圳经验”就一直备受重视。这些年深圳在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做法,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为了从深圳学到“真经”,很多地方的政府和企业派人来这里考察培训,甚至会派人深入政府、企业等单位天天上班,进行长达数月的“沉浸式学习”。

深圳创新究竟有哪些启示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每位来深圳考察学习的人感受和收获可能都不完全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在前面几章主要介绍了深圳创新的做法,深圳是如何成为创新高地的,这章将集中谈谈“启示”,一共提炼了十个方面的内容。

启示一: 文化是灵魂,创新要有创新的文化

外地人出差或旅游来深圳,首先感受到的是这里的气候:夏天潮湿炙热,让人有点难受;冬天却温暖如春,舒适怡人。感叹完这里的气候,待上两天就会发现这里的人有点不一样:街上走的好像永远都是年轻人,脚步匆匆;餐馆里人们谈论的好像都是项目、投资,几乎听不到什么远在天边的“世界大事”;在任何场合,大家讲的都是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如果有时间对这座城市做点调研,

就会发现它最大的特点是拥有独特而浓厚的创新文化。

构成深圳文化的两大主体是移民文化和改革文化,前者从来自四面八方的千万移民身上散发出来,充盈于街头巷尾;后者源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成就于官民的良性互动。两者有很多共性、水乳交融,从而构成了富有特质的深圳文化,这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求变、开放多元、自由包容等。它涵养这座城市的企业家精神,也构成了这里的创新文化。

文化润物细无声,有时候看不见摸不着,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德鲁克、费尔普斯等人都非常重视文化对创新发挥的关键作用,文化的核心是观念,创新活动要繁荣,必须植根于崇尚创新、敢于创新的文化土壤。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以大量实例说明,让大繁荣得以成功开启的绝大多数创新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参与创造出来的。让普通人都拥有创新的精神非常重要。现代城市竞争中,有人提出的“文化定江山”是有道理的。

深圳浓厚的创新文化得益于政府营造、社会互动,靠自然生长难以形成。比如提炼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并使其作为城市推广语出现在很多显眼的广告牌上,就是政府所为。而这种包容精神从口号落实到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靠的是全社会参与。深圳从建特区以来,无论是政府招聘还是民间招工,都没有户籍要求,没有籍贯歧视,标准只有一个—能干事。在居民关心的孩子教育上,义务教育阶段无深圳户籍的外来人口子女,很早就可以跟有深圳户籍的儿童一样上公办学校,包括那些学位十分紧张的名校。户籍与非户籍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上的差别,在这里越来越小。

政府在创新文化培育中要积极作为,发挥主导作用。深圳在这方面力度一直很大,曾经多次提炼深圳精神,在提炼过程中广泛开展“深圳精神大讨论”,使提炼过程成为全民参与宣传推广的过程。另外,如今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深圳十大观念”,也是深圳市政府发动全民参与推选出来的,活动使这片热土上生长出来的领先

观念得到总结和升华。

培育创新文化,政府的制度建设很重要,制度对文化的影响持续有力。创新需要“宽容失败”的环境,深圳专门出台国内首部个人破产法,规定具备一定条件的深圳自然人,因生产经营、生活消费导致丧失清偿债务能力或者资不抵债的,可以依法进行破产清算, 经过严格的三年免责考察,剩余债务可予免除。这样就让那些创新创业失败者可以再次轻装上阵,开启新未来。

培育创新文化,企业和个人都应该有所作为。企业从表面看, 是厂房、设备和产品;再往里看,是技术、管理和人才;而最深层次的,是涌动在干部员工内心的文化与愿景。企业是创新主体,要通过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第一是企业家要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关键性的,在民企甚至是决定性的。如果企业掌舵者没有企业家精神,所在的企业很难说有创新文化。第二是要以人为本,人是创新的关键因素,要重视人,尤其要特别重视科技人员。第三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要激发大家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文化还有很多手段,比如有些企业把“创新”列入核心价值观之一,有些企业在内部设立创新奖等,这些都能达到弘扬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活动的目的。

有时候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会在内部起作用,甚至对全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众所周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当年就是从蛇口工业区走向全国的。在国内最早兴起的深圳本土创投风投,具有宽容失败的胸怀,鼓励了创业者敢闯敢试的精神,也助推了全社会形成宽容失败的文化。

培育创新文化还要“虚”与“实”结合。文化培育需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着手,但仅有这些不够,还需要在实际行动上发力。比如我们说宽容失败,当有人真的因为创新失败时,我们就要在行动上给予宽容。还有开放包容,当员工对企业发展提出不同意见时, 企业管理者心胸要大,正确的就采纳,错误的也不要动不动就斥责。

创新文化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而它一旦形成,就会对创新活动产生持久的推动力,这种局面在深圳已经形成。

启示二: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因为制度优势,我国各地政府除了掌握着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权力,还拥有土地、资本、园区、国企等大量的物质资源,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创新活动中不仅要能够有为,而且必须有为。政府如果消极作为或不作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

深圳市政府是有作为的创新型政府,持续以改革创新去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深圳通过改革在国内较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这是最大的“有为”。在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环境中,深圳以超人的勇气和智慧,在国内率先推进了一项又一项改革,比如公开拍卖土地、推行劳动合同制、实行多劳多得、放开物价、取消粮油票证等。这些改革通过法制化、制度化积累,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市场化探索不仅奠定了深圳创新繁荣的基础,也为全国创新发展贡献了最宝贵的经验。

其次,深圳通过出台产业政策促进了以高科技为主的各种产业蓬勃发展。深圳在国内较早地把高科技作为城市支柱产业来发展,1987年2月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除大幅降低公司注册资本,还在国内突破性地提出专利、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也可以入股。这些政策直接催生了华为等一批高科技企业。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投资条例》,极大地促进和规范了创投行业发展,松禾资本、东方富海、创东方等不少知名本土创投机构都是此后不

久设立的。

新冠疫情结束之后,在出口滑坡的情况下,深圳新能源产品出口却逆势飞扬。这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早在2009 年深圳就出台《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 年)》,在土地、人才、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给予新能源产业大力度的政策扶持。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划,深圳从推动公交车和出租车电动化着手,助推比亚迪新能源车发展。新能源车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又带动了上下游的电池、电机、充电桩、储能等产业的繁荣,目前深圳有各类新能源企业多达2.4 万家。2022 年深圳面对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又及时推出“20+8”产业规划,瞄准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在对各种产业趋势做出深入研判的基础上,选准必须支持的产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深圳这种主动作为的行为值得学习。

创新需要有效市场,同样需要有为政府,两者必须结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没有市场化环境,企业就无法有效从事创新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a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要找准结合点,关键在政府,政府必须树立以下三种意识。

第一是边界意识。政府要有作为,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去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哪些交给市场,必须清楚明确。政府要认识到自身的能力边界,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往往不是政府培育和发现的,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冒出来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是对过去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总结,又是政府未来在处

理与市场关系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之外的力量不能高于甚至代替市场,比如,生产要素要能自由流动,商品的价格应当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有形之手不能伸得太长,要尊重市场主体和市场规律,做到定位、到位、不越位,每一“位”都重要。政府对待企业要像园丁对待种树,不能三天两头就去“摇一摇”。

第二是服务意识。政府要为创新主体做好服务,让企业集中力量做创新。深圳市政府规模上相对较小,但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很大。比如,采用科技手段为企业提供“秒申”“秒批”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达100%;注重培育创新文化,宽容失败;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等等。有一个服务型政府,企业在创新中才能如沐春风。

第三是法治意识。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里面政府依法行政极其重要,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在法治的框架内积极作为。如果企业出一点问题就开出巨额罚单,甚至封账抓人,很可能会让一家企业倒闭,造成的不良影响还会波及其他企业。

启示三: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

现在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叫深圳的特产是企业家,仔细琢磨发现这有丰富内涵。企业家能成为深圳“特产”,说明这里有适宜其生长的气候土壤;另外,“特产”都是能给当地带来好处的,人们对本地“特产”总是充满好感。企业家之于深圳也是这样。

按照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的论述,创新是“新组合”,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那么谁来领导新组合?是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的组织者、引领者,企业家连接产、学、研、资、政,在企业创

新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通过组织创新,企业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为百姓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商品。熊彼特说:“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新工作、高收入和持续经济增长的源泉。”认识到了企业家在创新发展中的价值,自然就会对他们肃然起敬。

在深圳,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企业家都非常尊敬。这座城市专门设立了一个法定“企业家日”,旨在让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支持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这一天,市主要领导会跟企业家代表座谈,企业家在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市里要进行督办,办理结果将在下一年座谈会上公布。当天晚上,城市多个标志性建筑上会亮灯展示庆祝企业家日的标语,以表达一座城市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致敬,企业家成为人们心中的城市英雄。

一座城市、一个区域创新活动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有一大批出色的企业家。硅谷能成为世界级的创新高地,离不开乔布斯、比尔·盖茨、杰夫·贝佐斯、马斯克、奥尔特曼等杰出企业家的贡献。乔布斯曾被苹果公司“驱逐”,但后来苹果还是不得不把他重新请回来掌舵,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公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成为世界顶级科技公司。要尊重企业家,培养企业家,让优秀企业家多起来,这样创新才能兴旺。

企业家精神是从企业家身上提炼出来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有创新精神,这是核心。企业家都是渴望成功的人,他们通过创新实现心中梦想。第二要坚守。企业家做企业很不容易, 成就一个企业没有8~10 年是不行的,要做到极致,没有几十年是不行的。企业家要有耐力,坚持做企业不是百米冲刺,是马拉松长跑。第三要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精神深入深圳企业家骨髓,因此才形成了这个群体身上的耀眼光芒。这座城市的第一代企业家袁庚、马福元等,以其敢为人先的胆识改革创新,筚路蓝缕,为后来者闯出新路,成为楷模。第二代企业家任正非、王石、马明哲、王传福等,在创新路上百折不挠,创办的企业成为行业领

跑者,成就了所在领域的奇迹。第三代年轻企业家汪滔、刘若鹏等,承继深圳人敢闯敢试的基因,在科技创新领域攀上新的高峰。他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弘扬企业家精神不仅针对企业家群体,包括政府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应当具有企业家精神。创新、坚守、责任、梦想等,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的品质。深圳是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城市,这是由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决定的,创新是这座城市的“根”和“魂”。深圳市政府特别具有企业家精神,从特区建立到现在,他们以企业家精神去干事创业,这座城市能发展得这么好,与此密不可分。深圳几乎家家创业、人人创新,商事主体为全国最多,创新氛围十分火爆。这也是这座城市被誉为“梦想之都”的原因。


启示四:民企创新活力强,要精心呵护

深圳这个创新高地和经济发展奇迹之所以能够诞生,民营经济发达是关键因素。而民营经济之所以发达,与深圳有适合成长的环境有关,民企在这里能够放心、舒心、开心地发展。

要营造适合民企发展的良好环境,必须首先深刻认识民企的重要性。民企是创新中的生力军,在很多领域甚至是主力军。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2)》显示,在中国所有企业中,民企申请专利数量以及有效专利数量占比都在八成左右。从深圳来看,华为、比亚迪、腾讯、大疆、迈瑞医疗这些民企,在全球创新竞争中都是佼佼者,国际PCT专利申请量在同行中领先,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保护民企,就是保护创新。

民企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创新方面,有一个著名的总结民企特征的“五六七八九”:民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还

有90% 以上的企业数量。民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必须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采取举措,精心呵护,促进它们发展壮大。

要依法保护民企产权,让它们放心经营。无恒产者无恒心,产权是民营企业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要确保民企财产不受侵犯。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曾经说过,有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凡是不能激发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不能妥善保障私有产权和企业家权利的国家和地区,很难繁荣昌盛。民营企业在创新方面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民企产权清晰,经营者就是产权所有者,他们有天然的动力和巨大的压力去创新。因为如果创新成功,他们就是最大受益者,不创新或创新失败,他们就是最大的受损人。民企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 所以在经营上机制灵活、决策高效、反应敏捷、敢冒风险。民营企业家都是在市场中拼搏出来的,身上充满了企业家精神。如果他们的产权得不到保护,就不可能有创新的繁荣。

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平等对待一切市场主体,让民企更加舒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应有之义,对民企不能搞歧视,不能通过垄断的方式排挤民企。要把中央提出的“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深圳在这方面做得较好,2001 年国企改革时,曾经主动退出竞争性领域的一些业务, 给民企更大的发展空间。深创投原来是百分之百国有的,经过不断吸收民企加入,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政府与TCL 共同发起成立华星光电,营运正常之后,政府股份主动退出,让民企放开手脚去发展。有时候,说一千句话不如做一件事,这些经典案例让民企切身感受到,在深圳他们有公平参与市场的机会。

在民企遭遇困难时,给予雪中送炭的帮助,让他们面对挑战时更有信心。企业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华为、比亚迪这些大企业成长之路同样坎坷,尤其是早期,充满艰难险阻,很多难关都是在政府帮助下渡过的。深圳曾经出台过很多政策,帮助民企纾困解难、

增强信心。新冠疫情之后,经济发展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民企经营受困较多,2023年8月深圳为此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措施》,因为有20条硬举措,又被称为“民营经济20条”。其中一条是设立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以缓解民企融资难问题。

要对小微企业多点支持呵护,这是创新中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基本上都是民企,很多人认为,它们太小,在创新资源上有天然劣势,最多只能搞点小打小闹的玩意儿。这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误解。如今深圳不少在技术上对世界做过重要贡献的大公司,起步时也只有几名员工,腾讯、大疆当年就是这样。对科技型创业公司而言,起步时靠的是创始人的智慧和先进技术,而不是规模,美国AI创业公司Pika Labs估值2亿美元时,全职员工也只有4位。要多关注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说不定它哪一天就突然变成了大企业。

中央对民企的态度清晰明确,就是“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民企做大做优做强。深圳对民企的支持保护力度始终很大,所以才拥有了“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的美誉。民营企业家要深刻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不要过分敏感,更不要毫无理由地疑神疑鬼,否则会丧失很多发展机会;应当满怀信心、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做大做优做强自己的企业。


(推荐人: 姜维勇)


笔名禹安,作家、资深媒体人。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深圳公共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全国品牌故事大赛深圳赛区评审组专家,深圳市质量协会品牌专家、深圳读书月-深圳之窗阅读导师。香港大学SPACE学院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大湾区城市阅读推广卓越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杂文学会会员。)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连续23年保持10%销售增长,这个低调的图书品牌怎么做到的?

2024-07-08

新书荐读l三维视角下的深圳创新解读

2024-07-08

连续23年保持10%销售增长,这个低调的图书品牌怎么做到的?

2024-07-08

《下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应对风险更高的未来》

2024-07-04

《重塑经济增长 增长转折期的动力重塑与模式转型》

2024-07-04

作家眼中的作家——赵倚平书话新集《书香手泽暖》

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