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引领下,金融与科技正成为驱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圳正积极探索以数字化、可持续方式赋能蓝色经济,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低碳化转型。
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建行)与华采海产供应链(深圳)有限公司的合作,正是绿色金融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实践——以数字平台打通产业链信息壁垒,以数据信用重构普惠金融模式,助力涉海企业扬帆远航、稳健发展,也为深圳构建海洋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范例。

“中国杯”帆船赛上“建行号”扬帆起航。
破局传统 数字平台解决贷款难题
“以前我们卖鱼,路子特别窄——要么就靠几个熟客照应,要么就眼巴巴等着鱼贩子上门来收。那时候打交道,全凭人情和电话,方式老套得很。”一家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感叹。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种传统销售方式最让人头疼的就是价格和回款两大难题。“价格上我们根本没议价能力,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经常被压价;回款又特别慢,一旦市场有波动,等上一两个月才能拿到钱是家常便饭,现金流非常紧张。”
金融机构的传统风控依赖抵、质押物,放贷过程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等。由于渔船的设备流动性差、估值难、处置成本高,渔民和小加工厂缺乏丰富的、易变现的抵押物,且财务管理缺乏规范,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估其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贷款回收风险较大,进而导致风控成本高,最终形成了“不敢贷”的局面。
“我们不是不想扩大生产、更新设备,可资金总周转不过来,只能干着急。”这番话,道出了不少渔民在传统产销模式下的共同困境。
水产行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信息不透明的贸易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华采海产供应链(深圳)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华采为数字化渔业平台企业,独立研发的“华采大宗”水产品交易平台是国内知名的海产品交易平台,通过科技创新构建了全球渔业数字化交易网络,为数万家海产上下游企业提供海产品线上挂牌、竞价交易、全球交割服务。2024年实现超百亿元的年交易额,其中鱿鱼冻品交易额占据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一。
数字化平台为生产端企业提供了透明的价格和稳定的销路,每一笔交易、每一次交付都在平台上留下记录,成为被银行认可的数字信用。凭借在华采平台上的交易记录和订单信息,企业直接通过“华采大宗”小程序向深圳建行申请“蓝海惠贷”,基于真实、稳定的线上数据,银行在不到十分钟内即完成审批并落地贷款,高效化解了企业的资金难题,让企业得以安心组织生产并开拓国际市场。
技术驱动 构建信息链条赋能风控
谈及成立平台的初衷,团队创始成员均来自“水产重镇”大连,对这片蓝色海洋怀有深厚感情,也深刻洞察到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2015年,正值国内互联网浪潮翻涌,各类B2B平台纷纷涌现,他们希望用数字化的方式为传统水产行业带来一场变革。
在技术层面,华采持续升级线上交易系统,构建了贯穿“捕捞-交易-仓储-物流”全流程的数字信息链。通过接入捕捞船只的北斗导航系统,平台实现了对产量的科学预估。同时,依托多年积累的交易数据,华采逐步建立起行业价格趋势预判模型,并与清华海峡研究院合作,联合开发面向水产领域的AI大模型底层框架,以智能技术驱动行业走向精准与高效。

远洋捕捞的金枪鱼在码头靠岸
在服务层面,华采在国内17个沿海城市及西班牙维哥、中国香港、泰国曼谷、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秘鲁利马等多个境外地区和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起覆盖全球的履约与服务体系,确保每一笔交易交割全程可追溯、有迹可循。经过十年积淀,平台逐步推动行业规则清晰化、商品信息透明化、交易流程线上化,重塑了海产贸易的信任基础。此举不仅解决了传统买卖家放心交易的核心诉求,也成功吸引超300家行业外贸易商入场尝试,为产业链注入新活力。
而深圳建行之所以能够为华采平台提供授信,关键在于其构建的闭环交易生态与“线上+线下”双线风控模式,有效降低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信用与监管风险。
全流程数据闭环。平台上的每一笔订单均基于真实交易背景,所有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均经由平台流转,为交易真实性核验、资金用途监控及还款能力评估提供了扎实依据。
融合行业经验。华采团队深耕水产行业多年,从线下品控与撮合交易起步,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认知与验货经验,将线下风控标准与线上交易数据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业风控体系,极大辅助了银行对大宗商品交易风险的识别能力。
智能仓储监管。针对冻品鱿鱼等质押物,该行联合平台及第三方数字仓储机构,实现对质押货物的全程数字化监控,货物进入指定仓库,其库存数量、货物状态等关键数据即可实时同步至银行端,确保货权清晰、监管到位,从根本上化解了动产质押的业务风险。
华采平台交易链上下游涉及渔民、加工企业及经销商等,大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深圳建行通过全国调研(山东威海、浙江舟山、大连等)及行业研究,依托其数字化交易系统,以冻品鱿鱼单品种海产交易产业链为样本,梳理鱿鱼捕捞、溯源、出入关、冷链物流、仓库监管、加工、贸易等各环节,掌握冻品鱿鱼交易场景信息,引入监管措施等对关键风险进行防范,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华采海产平台核定3亿元供应链平台云贷额度,并于2025年首季实现普惠贷款投放9845万元,不断拓宽涉海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点辐全国 创新综合性供应链产品
“一点对全国”是建行特色供应链金融产品,是由核心企业(平台)所在地分行直接为核心企业及其遍布全国的上下游链条企业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具有服务高效覆盖全国、全流程、全场景产品支持、数字化平台支撑、综合化风控与增值服务等特点。
该产品精准破解了传统供应链融资的两大核心痛点,一方面打破地域壁垒,依托核心企业平台,为遍布全国的生态内企业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超越了传统属地化服务的限制;另一方面显著降低操作成本,通过平台数据驱动风控,减少了对核心企业确权的依赖,提升了自动化审批效率,真正践行了普惠金融。
深圳建行与华采平台的合作,是“一点对全国”模式在产业链金融中的生动实践。双方将“华采模式”成功打磨为标准化产品“蓝海惠贷”,实现了风控逻辑从“主体信用”到“交易信用”的转变,并通过数据模型化、流程线上化与规则标准化,构建起高效、可复制的融资体系。
据深圳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的本质是“产业+数据+金融”,其核心在于切入产业链的关键交易场景与数据入口,从而对其进行金融赋能。这一模式的推广依赖于产业具备“平台化”与“数据化”基础,前者要求核心企业能够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具备全流程线上系统;后者则强调通过数据构建智能风控与实时监测体系。
通过创新打造海产冻品(非标产品)“一点对全国”的融资模式,深圳建行将依托鱿鱼单品交易场景,深入掌握金枪鱼、鳕鱼、南极磷虾等大宗海产品交易要素,稳步增加华采海产平台云贷额度。
未来,深圳建行将持续深化蓝色经济与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聚焦海洋产业全链条,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步伐,优化“一点对全国”服务模式、拓展数字信用应用场景,为更多涉海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金融支持,以实际行动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