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安防行业经历了深度结构调整与剧烈变革。一部分具备技术实力和战略远见的企业逐步崛起,成为新一代行业领军者;与此同时,许多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逐渐淡出主流市场。特别是在深圳这一安防产业重镇,市场剧变尤为明显。社会上不乏“深圳安防企业全军覆没”的说法,真是这样吗?看完这篇文章再下定论也不迟。
一、从高峰走来:深圳安防的历史积淀与产业地位
深圳长期被誉为“中国安防第一市场”,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及行业展会于一体,承载着安防产业发祥地、制造基地和技术高地等多重身份。自上世纪80年代起,海外安防品牌借助香港通道辐射内地,深圳逐步成为进入中国安防市场的门户枢纽。
最新数据显示:
● 企业数量:截至2024年,深圳仍有超过3500家安防企业,其中制造商约1200家,占全国安防企业总量的30%以上
● 产业规模:2024年深圳安防产业总产值达3038亿元,同比增长约8%,占全国安防市场的28%。
● 展会影响力:CPSE安博会(深圳)仍是全球最大安防展会,2023年参展企业超6000家,其中国际品牌占比约35%。
在产业链方面,深圳不仅是安防产品的重要输出地,同时也是行业交流中心。全国80%的专业安防媒体总部聚集于此,华为、海康威视等科技巨头的安防业务也在此布局,进一步巩固了深圳的行业枢纽地位。
二、谁在掉队:典型企业沉浮的现实注解
尽管深圳整体仍具产业集群优势,但在新一轮技术变革和市场洗牌中,一批曾具有一定规模和声量的企业未能完成转型,逐步退出主流赛道。
中安消(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
曾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深圳安防公司,资本并购手段激进,号称“中国安防航母”。但并购后整合失败,业务松散,市值大幅下滑,2018 年改名为 “ST中安” 后持续低迷,已经丧失昔日头部地位 。
佳都科技(安防业务板块)
曾广泛参与智慧城市和公安系统建设,主打“城市大脑”“交通平台”等项目型工程。但受制于盈利模式不清晰、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及平台落地能力弱化,相关业务板块逐渐被边缘化。
英唐智控(转型失利)
曾涉足安防硬件分销及物联网平台,但在缺乏核心技术和整合能力的背景下,被迫退出安防主业,重心转向其他半导体投资。
不少安防企业在发展初期曾依托项目经验和渠道资源取得一定成绩,但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平台战略、产品缺少持续迭代等问题。这些企业最终大多未能穿越技术周期和市场更替期,陷入发展停滞甚至出局的境地。
三、深层原因:深圳安防企业“掉队”现象的本质剖析
深圳安防企业基数大、热度高,企业“倒下”看似频繁,其实是行业优胜劣汰的正常现象。但回顾这些“落马者”的经历,我们可以归纳出三大深层问题:
● 浮躁心态盛行,缺乏组织沉淀
深圳创业氛围浓厚,但部分安防企业过于强调“做快做大”,内部频繁“分家”,团队容易分裂,资源重复投入,削弱了企业的长期战斗力,导致小而散、多而弱。
● 重制造轻研发,技术壁垒薄弱
很多企业倾向于扩产能、拼价格,却在核心算法、平台系统上投入不足。百人以上的研发团队凤毛麟角,缺乏技术护城河,难以应对AI化、平台化带来的转型压力。
● 重眼前轻长远,战略缺位明显
部分企业追求短期订单和利润,缺乏品牌建设、产品规划和市场多元布局。在市场红利期尚可维持,但一旦行业洗牌或政策变动,便暴露出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四、谁在突围?深圳安防的“后浪”企业
在这场洗牌中,一批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的深圳企业正稳步前行。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技术驱动、平台化能力、全球视野。
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VT)
同为股份成立于 2004 年,总部位于深圳,是一家专注于视频监控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产品涵盖网络高清摄像机、热成像设备、存储平台、智能分析、AI 算法及一站式行业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交通、金融、教育、园区等多个领域。
凭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全球化布局,同为股份的产品远销海外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安防市场中连续多年稳居前二十。公司始终坚持“技术立企、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 AI 与安防技术融合创新。
中兴力维(ZNV)
中兴力维是中兴通讯旗下专注于安防与物联网融合的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是国内最早进入智能视频监控和机房动环监控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业务覆盖视频监控、能源管理、智能建筑、工业物联网等多个垂直场景,强调“AI+IoT+Cloud”的融合应用。
在安防领域,中兴力维提供包括前端摄像机、视频平台、AI识别算法、数据中台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公安、轨道交通、电力、通信等高安全等级行业。作为深圳安防领域的重要一极,中兴力维凭借其系统集成能力、行业理解力和稳定交付能力,持续保持行业竞争优势。
深圳市安室智能有限公司(X-Sense)
安室智能是深圳本地知名的消费级安防品牌,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安防摄像头和智能门锁的研发与制造,推动智能家居摄像机向视觉化、场景化、智能化升级,并通过电商平台广泛布局零售市场。
2024年,安室智能发布了全景、双目等多款智能家居摄像机新品,其产品主打“即插即用”和“手机App远程控制”,支持高清画质、双向语音、移动侦测、红外夜视等功能,自研的X-Sense Home App全球下载量超过数百万次。
区别于传统安防厂商,安室智能(x-sense)以C端市场为主,聚焦家庭用户和小型商铺,凭借高性价比、轻量化安装和良好用户体验,在北美市场和欧洲建立了稳定口碑。
深圳市天诺安防有限公司(Tenoa)
深圳市天诺安防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的研发、制造与出口,产品涵盖4K摄像机、WiFi/NVR/PoE套装等,广泛应用于家庭、便利店、农场及中小工程项目。公司具备完善的OEM/ODM能力,产品兼容ONVIF、RTSP等协议,支持快速部署与远程监控,年出货量超50万套,客户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依托平台化的产品架构与技术驱动优势,天诺推出的“SmartGuard”系列支持AI人形侦测、移动报警推送,深受欧洲集成商青睐。
深圳市万佳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Wanjiaan)
万佳安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综合型智能安防企业,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办公等领域,围绕“云+端+应用”的技术布局,打造涵盖智能硬件、AI算法、云平台与行业解决方案的产品体系。
公司当前核心业务涵盖家庭安防摄像头、智能猫眼、传感器及配套的移动管理平台等,面向家庭、公寓、等C端及轻量B端用户。产品强调功能集成、远程操控、与智能家居平台的兼容性,并在工业设计上更贴近消费市场偏好。
五、结语:穿越周期,深圳安防以技术生态定义未来
深圳安防产业的沉浮,不是一城一业的兴衰,而是中国制造从硬件主导迈向技术平台化的缩影。在行业泡沫褪去后,真正能留下来的,不是那些短期爆红的“明星”,而是长期主义者、技术创新者和组织有韧性的“实干派”。
深圳安防的竞争力已从“制造集群”转向“技术生态”——这里既有华为、中兴的底层技术支撑,又有同为、万佳安的场景化创新,更孕育出全球最活跃的AI安防初创集群。未来的竞争,将是“深圳算力+深圳算法+深圳供应链”的协同战。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深圳之窗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深圳之窗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