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老龄健康专刊>>正文

话说读书•读书“四为”

吴俊忠

古往今来,中外文人雅士谈论读书的文章和言论,多不胜数。但正如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所言:“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谈谈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换言之,若要给别人谈读书,务必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真正能起到启迪别人读书的作用。否则,说得再多,辞藻再华丽,也未必能让别人听得进去。我不是什么名师大家,也无意充当读书导师,只是借此表述一下我对读书的一些基本观点,回味自己在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等问题上的思考与体验。

古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不同年龄段的人,读书的目的、兴趣、方法及收获各不相同。我退休以后,对自己读书的基本理念与基本观点,进行了一番梳理,归纳概括为“四为”。“四为”是:读书为用、读书为乐、读书为悟、读书为民。

读书为用

读书为用的“用”字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增长知识,二是指导行为,三是助力研究。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人生在世,无论是居于庙堂之上,还是处于江湖之中,都需要知识。无知识难以立足, 少知识很难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是靠读书。故渴望知识者有“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书”的感慨。

每个人的生活都受环境、职业乃至专业的限制,所掌握的知识必然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读书可让我们超越这种局限,徜徉在无所不包的知识海洋中。我作为一名大学外国文学专业教师,正是通过读书,不仅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超越了专业局限,扩大了知识面,在我的面前展现出科技不断发展、人文与时俱进的精彩画面,也激发了创造、进取的热情与力量。如读《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著),让我在专业领域之外,了解到宇宙起源的奥妙,懂得了科技发明的艰辛,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类永恒的哲学命题,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所谈的“用”实际是指对行为的指导作用。为人处世,生存发展,时常有问题, 处处有盲区,迫切需要通过读书来获得指导。这就是《炒股大全》、《恋爱秘诀》、《人际沟通技巧》这一类书得以畅销的重要原因。换言之,急用先学的书本知识, 可让读者弥补经验的不足和方法技能的缺失,在实践中取得主动,占据优势,取得良好的效果。

对于专家学者而言,读书还有助力研究的特殊作用。研究需要考据推理、引经据典,但不读书何以考据,不读书焉识经典。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因读书而引发的思想结晶。王国维先生的“治学三境界论”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无论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还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或者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都隐含着勤奋读书、刻苦钻研的意思,读书是研究的必要前提。

读书为乐

快乐读书,读书有乐,是因与果、手段与目的完美统一。如果读书只为“用”而没有“乐”,读书就成了苦差事,就很难长期坚持,也很难达到“闻到书香,尝到书味”的高境界。

古人关于“读书为乐”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表述。如“佳思忽来,书能下酒”、“雪夜闭门读禁书,人生之乐莫若此”等。我以为,要获得读书乐趣,关键要做到三点:

一是要摒弃功利心。不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说法所误导,努力做到“读书不为稻梁谋”,“为用不为利,践行不为名”,在阅读中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情感的快乐。

二是要静心入境。古人云:闭门是深山,开门即世界。这里所说的“闭门”并非一定要关起门来,而是要摆脱外界的干扰,经得起世俗的诱惑,在喧嚣尘世中保留一方读书的净土,静下心来在精神世界中遨游,真正做到:一卷好书在手,仿佛如拂春风、如沐春雨,无忧无虑,宠辱皆忘。

三是要尝到书味。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须先知味”,“必须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也就是说,要尝到书味,必须先闻到书有何味,明白自己是否好此味,然后才能进入味境,享受书味。如当你激情满怀时,读到自己喜欢的壮怀激烈之书,忽有意气风发、豪情万丈之感,说明此时你已尝到了书味。

读书为悟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道”从何而来,大多得益于读书之悟。由此,“闻道”也可称之为“悟道”。人生在世,要悟的“道”很多,生命宝贵之道,人生短暂之道,名利虚幻之道,得失权衡之道,发展之道,幸福之道,取舍之道,等等,都需要悟。而悟道的思想灵感主要来自于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为悟既是读书的出发点,也是读书的终极意义。

要真正做到读有所悟,必须有较高的人格理想和人生追求。古人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读书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凸显的是精神追求、社会责任和人生智慧的完美统一。要达到这样的高境界,就不但要博览群书,阅读经典,而且要阅中有思,读中有悟,从“形而下”的世俗生活中超拔出来,在“形而上”的精神领域自由驰骋,悟出人生真谛,看透世间万象,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者。

读书为民

英国学者克莱夫.贝尔在其《文明》一书中提出了“养闲人,出思想”的观点,即一个社会要养一部分专门读书研究的“闲人”,让他们专门致力于提出新思想和新观念,并用这些新思想和新观念来引导和推进社会文明进程。虽然他提出的“闲人”的概念并不确切,但基本思想观点是可取的,即知识分子要把读书研究的思想成果奉献给社会大众,推进社会文明进步,而不能独享成果,更不能孤芳自赏。

我曾把自己的治学理念概述为:读书明理,理应惠及社会大众;治学求道,道在塑造智慧人生。并积极奉行这一理念,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研究成果,通过社会演讲的方式传播给社会大众,为他们释疑解惑,指点迷津,受到欢迎和好评。

对于读书人来说,要做到读书为民,必须要有大众情怀,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想民众所想,急民众所急,针对社会大众关注的现实问题,适时进行读书研究,及时提出能对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产生实际影响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以实际行动体现读书为民。

必然有不同的喜好和偏爱,“心契”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有人爱读中国古典作品,有人喜欢西方现代小说;有人偏爱武侠,有人喜欢言情;有人痴迷诗歌,有人钟情散文。正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不管你爱读哪类书,只要你是真正发自内心喜欢的,你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去选读,不用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你的阅读书单应是你自己选定的,而不是别人提供的。爱不释手,不忍卒读。我读《小窗幽记》、《容斋随笔》、《梦溪笔谈》、《格言联壁》、《千古小品》、《历代游记选》等书,几乎都是这种状况。坦率地讲,读这些杂书的快乐,远胜于读学术理论著作,个中滋味,相信读者都会有所体会。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老有所为事迹四篇

2021-06-11

做新时代的康慧叟

2021-06-11

科教达人,环保卫士——曹连芃

2021-06-11

深圳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2021-06-08

2021年3月——5月深圳市罗湖区老龄工作大事记

2021-06-08

“美丽照护”贺光华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