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齿,就是空口咬牙,是一种较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现代医学认为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促进了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其抗病能力。
中医文献中很早就有“叩齿吞津保健法”的记载,这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
南朝梁时著名养生大家陶弘景,年过八旬,齿紧完好,身体健壮,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齿法,他认为“齿为筋骨之余”,叩齿则会筋骨健壮,精神爽快。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有叩齿健身的习惯,他曾说:“一过半夜,披上上衣面朝东南,盘腿而坐,叩齿三十六下,当会神清气爽。”
乾隆皇帝是清朝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皇帝,他的长寿秘诀之一也为“齿宜常叩”。
为什么叩齿有那么多好处呢?
首先,听听现代医学的说法。
从现代医学对牙齿功能研究的认识来看,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
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巩固牙齿和牙周组织,兴奋牙神经、细胞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类似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变的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有益于口腔健康。
经常叩齿,还可以使咬肌及牙齿的咬肌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并维持其一定体积的充盈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脸部凹陷变形。
叩齿时,嘴、舌充分活动,血液循环加快,这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大有裨益。
然后,听听中医怎么说。
在叩齿过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古代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
叩齿后产生的口水,就是口腔活动后所产生的唾液。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
李博士寄语
现代社会,食物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牙齿的咀嚼功能相对减弱,经常叩齿就更具有现实意义。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普遍注重牙齿健康,人们大都从小养成爱牙护牙的好习惯。所以,我们需要普及护牙和治牙,同时也要提倡经常叩齿,做好牙齿的自我保健不可忽视。
作者简介:
李佳曦,中医博士,深圳市儿童医院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https://mat1.shenchuang.com/index/2018/images/guangzhu.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