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是深圳市成立时间最早且床位数最多的公办养老机构,它有着优秀的传统养老文化和丰富的健康养老服务经验,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硕果累累。那这7年来,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与老年病医院又是怎么结合、协作发展,如何为老人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一、 强化管理结合,创建“两院一体”共建共治模式
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保持卫生主管医疗、民政部门主管社会养老框架不变前提下,卫生和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在福利大厦内设立公办养老院(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和公办医疗机构(老年病医院),率先推出养老院与医院“两院一体”的合作模式,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负责“养”,老年病医院负责“医”,两者探索医疗康复、疾病预防与健康养老深度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在管理上,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与老年病医院坚持“以老人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探讨机构管理和院内老人健康养老等问题,促进机构间高效合作、深度结合,有效实现服务管理无缝对接。
二、 深化服务结合,打造“医养康护”四位一体模式
在实现健康养老服务上,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与老年病医院各司其职,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负责做好老人生活照料和文娱活动等养老服务,老年病医院则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障等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为老人提供“医养康护”四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
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与老年病医院在同一院区内分别设置养老区(含自理区、介护区、特护区)和治疗区(含老年病、康复理疗、认知障碍治疗)等不同功能区域。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安排入住不同区域,并在老年病医院及养老院之间进行无缝转区运作,享受符合其自身需求的个性化医养结合服务。
随着一体化融合模式的进一步推进,在不改变原有行政管理模式、政府资金投入及老年人收费标准(三不变)的前提下,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的老年人护理及膳食服务也移交罗湖医院集团管理,进一步加强老人膳食营养管理的同时促进养老服务水平、膳食服务质量、医康养护衔接能力协同提升。
三、 加强培训结合,形成多方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提高服务技能、培养专业服务团队上,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与老年病医院潜心打造能适应新时代健康医养结合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并初步形成自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做好院内培训的基础上,老年病医院还积极融入国内外优质的医疗和养老服务队伍资源,自2014年起,先后安排数十名医护骨干到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等养老发达地区的医院、养老院深造学习,并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指导机构运营、护理技术和认知障碍症诊断技术。
在推动学院型人才培养上,老年病医院与各大高等院校合作,探索开展老年服务高等人才的培养与教育。2020年底,老年病医院被确定为深圳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基地”。同时,作为深圳市首批医养结合带教基地,老年病医院从多方面开展医养结合专业化人才队伍培训,向社会各大养老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输出专业化人才培训知识。
四、 增强信息结合,推进现代化健康养老模式
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与老年病医院结合自身服务领域特点,对老人开展针对性的综合健康和照护需求评估,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对老人健康情况进行追踪连续管理,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降低摔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此外,老年病医院还对医院HIS系统进行升级,开发医养融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养老管理系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医养融合运动健康技术转化基地”;在医院的床边,建立健康管理移动终端,与医院集团检验、影像中心信息相对接;与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合作建立“医养融合智慧健康养老研究中心”,对慢病预防、发病风险进行大数据分析。
五、 强化标准化建设,引领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老年病医院与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结合自身多年探索、实践经验,先行先试,从专业医疗服务角度牵头制定深圳市地方标准《医养融合服务规范》(标准编号:SZDB/Z231-2017)及《医养结合质量评价规范》(标准编号:DB4403/T 104-2020),有效填补了深圳市医养结合服务标准的空白。另外,老年病医院参与制定广东省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顾指南》,为机构内认知症老人的照顾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作者:罗湖区人民医院老年病分院 彭碧银
罗湖区民政事务中心 程先英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