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老了,希望怎样生活?豆瓣上有个热门话题叫做“理想的老年生活”,上面很多90后00后们,上去描述着各种阳光沙滩、尽情享乐的理想,很是衬托出“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画面感。有个高赞的帖子是:“坐拥一间向阳的书房,看看书写写字,内心还有了解人和世界的欲望。”作为一个近期走访了社区多个老人和养老机构的我,默默地评论了一句:首先要健康,其次要有钱。说实话,当得知明年深圳就要迈入老年社会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惶恐的。在这之前,朋友之间几乎不会讨论老年的话题,总觉得在这个以年轻著称的城市里,老年跟我们无关。然而,现实却是,我们的城市真的老了。
按照国际标准,地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者占比10%,或者65岁以上者占比7%,这个地区就进入老年社会了。中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老年社会,目前向着高龄化老年社会发展。你也许没想到,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2020年也已进入老年社会。
如今大榕树老干虬枝、须根成帘的灵芝园社区,是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宝安区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改革开放初期来到的第一批新安人曾在或者正在这里居住,他们也和小区一起老了。社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16%,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年社区。在这样一个社区里,你猜老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温暖可口的餐食。这个楼梯房小区,很多年纪大的人下上楼梯都很辛苦,每天要买菜做饭也是负担,所以有的独居老人很多天才下一次楼。根据调研结果,适应老人需求,社区费了很多心力建设的社区“长者饭堂”,无疑给众多老人带来极大便利。
还记得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吗?大家都对越老越作的苏大强苦笑不得,而这其中也折射出老年人诸多的现实问题。年纪大,身体机能衰退,生活中很多过去不是问题的问题开始冒出头来。新安街道曾经有个人气最旺的老年人日照中心叫做“天年之家”,因为疫情等缘故,目前关闭了。当年创始人杜谨告诉我们,老人最大的恐惧是三个:孤独、疾病、没有价值感。以此对应的,理想的老年生活恐怕就是能战胜这三种恐惧的生活,有亲朋好友的陪伴、有健康的身体和接受医疗的能力,最好还能有所好有所为,保持精神的向上和愉悦。我们的社会在迎接老年浪潮迅猛之势时,难免有种种猝不及防。我们作为个体,在还未老之时,既要想想如何帮助年长的父母建立理想的老年生活,也可以想想,怎么趁着年轻未雨绸缪,给自己理想的老年生活,打打基础吧 。
(作者:孙荃--深圳市天宝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