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
家住沙井的谢阿姨,52岁,近1月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谢阿姨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间隔一段时间会加重,既往病情严重的时候在家躺着,最多就是去楼下中医馆做做理疗,症状就能很快好转。但是这一次不知怎么回事,躺着也痛,活动更痛,理疗了快两周,效果也不明显,这才来到医院,经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测定测量和X线检查,确定是骨质疏松症、腰椎第4椎体压缩性骨折,给予加用抗骨质疏松治疗,腰痛症状才逐渐减轻。
二、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一种进行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的骨量低,骨骼微结构退化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
双能X 线骨密度吸收测定(DXA)测量骨密度是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检查部位应首选股骨颈,这是因为股骨颈骨密度测量对骨折风险的判别最敏感,次选为腰椎骨。
三、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类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老年性、特发性骨质疏松。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更为常见,大多数慢性消耗性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具体如下:
1.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性腺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3.肾脏疾病: 肾脏与骨代谢有很多关联,临床多种慢性肾脏疾病都可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导致骨质疏松。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6.神经系统疾病: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等。
7.其它药物: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或肾衰用透析液等。
四、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可导致疼痛,本身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骨质疏松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骨折,骨折可致伤、致残,使患者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可增加肺部感染、褥疮发生率,不仅患者生命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五、骨折危险因素
骨折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临床工作中,经常看到以下现象,有些骨折的患者骨密度并不很低,而有些骨密度很低的患者并未反复骨折。
这是因为除了骨密度,还有很多相关因素,其中包括跌倒、年龄、体质指数(BMI)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史、吸烟、使用糖皮质激素、摄入酒精和类风湿关节炎等。特别是跌倒,须要引起我们重视。
六、骨质疏松生活方式干预
有益于骨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戒烟,减少饮酒,降低跌倒风险,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1.个性化运动和锻炼方案
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强化运动,可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姿势及平衡,还可维持和提高骨密度,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
另外,集体和家庭锻炼计划、家庭安全措施和太极拳已被证明可降低生活在养老院的老年人跌倒率和跌倒风险。所以,不管多大年纪,都要鼓励积极体育锻炼。
2.蛋白质补充有利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
蛋白质的足量摄取,是维持肌肉骨骼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同时可降低髋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老年人盲目禁食、偏食不利于健康。
3.适量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
虽然膳食钙摄入与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无关,且钙补充剂预防骨折的研究证据等级也较弱。但目前认为适量的钙剂联合维生素D补充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每天钙摄入应该达到700~1200mg,先通过食物补充,如果食物不充足可加用钙片。
总结,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发生率越来越高,生活干预可以尽早进行。如果有相应症状,就需要专科医生的介入,进行骨密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一旦确诊,除继续生活干预外,还需要进行医疗评估明确是否需要抗骨质疏松治疗。
作者: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 陈新鹏医生
来源: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