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读书月专刊>>正文

见秦人风骨,见深圳情怀——赵倚平先生《深夜记》读后感

微信图片_20200824085935.jpg

01

我一直秉持这个态度,无论作序还是评论,都不会轻易动笔,如果我对作者的文字不熟悉的话,我会深感不安。不仅觉得内心惶恐,似乎做了一件名不副实的事情;且也感觉有负重托,对不住友人的拳拳之心。因此,我很少给朋友作品写评论,更别提序言。但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我很欣赏,甚而尊敬某一个朋友,我可能会潜心阅读他的作品,且竭尽能力写出内心所感。尽管,我自觉对评论一知半解。既然,如下文字也谈不上评论,那么就全当一篇读后感。

这位让我发自内心尊敬的朋友是赵倚平老师。他祖籍陕西蓝田,已定居深圳二十余载,现为深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和罗湖区作协副主席。他攻杂文,也爱好书法,在杂文界颇有点名气。又加上,他为人诚恳温慈,心胸开阔,厚重中不失儒雅,浑身可见秦人独特风骨。大概两三年前,我有缘和赵老师在一次文学活动中相识,彼时,我不过踏入深圳文学圈一年,实实算是素人。他已在深圳文学圈有了一席之地,且是省协会员,我自然有些惶恐。不过他似乎丝毫不介意我这个素人,待我如识多年的朋友,甚至像叔侄之谊。出于内心的敬重,我称之为倚平叔,开始似乎也不大愿意,可能觉得过于亲近之故;而我是榆木疙瘩,心中认定的某种情谊,也不愿更替,就一直叫着。久了,他也不恼,可见他是位胸襟开阔的关中君子。尤其,当年我向其讨要他刚出版的新著《五味字》,他亲自驱车送来。扉页上称呼我为“小兄”,看来还是把我当作平辈看待,似不想有居高的想法。他的签名遒劲中见秀丽,隽雅中又颇为厚重,让我想到一词,剑胆琴心——也许符合他的性格吧。这也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他漂亮书法,可惜,我对书法不通一窍,更不敢妄加评点,以免贻笑大方。 

此去经年,我们并未过度热络,也没彻底冷却,偶尔也会在朋友圈互访互动,我心中自然挂牵,只是各自都有忙碌之处,见面次数倒是屈指可数,偶尔文学活动碰到,总会寒暄一番,送上祝福。在我心里,他就是长辈,也是可以深交的朋友。但我不想用“忘年交”这类庸俗词语,况且还不大贴切彼此关系;但不影响我对他的尊敬和记挂。 

02

转瞬到今年国庆前夕,我看到倚平老师在朋友圈发一组书法作品,我发自内心点赞,说很想收藏其中一幅。他立马私信留言于我,说可以给我写一幅。我何德何能,能拥有一幅此等佳作?且以为是客套之词,就未放心上。大概二周之后,他让我给通联方式,说要寄书法作品并杂文新著给我,惊喜之余,才知道那天并非说说而已。我感觉受宠至极,便开始期盼他的作品。不日,终于收到他著作两部《深夜记》和《蜘蛛不好吃》,还有书法佳品一幅,是曹孟德的《观沧海》。内心自然十分欣喜满足,曹孟德是我最喜欢的中国古代顶级人物之一,他的那首《短歌行》堪称大师之作。 

我第一时间翻开《深夜记》,是因为这个名字让我感到亲切。作为日渐的深圳主义者,我非常想探究朋友如何写他们眼中的城市。正如封底内容简介所言,本书都是关于深圳的文字,既有二三十年前的历史画卷,亦有当下的风情拾遗。这让我联想到他之前在邻家发表的那篇三入深圳的非虚构,看得出他对深圳这座城市切实种植下与众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对我们任何人而言,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边看,一边私下问他,他在深圳多年,什么时候开始对深圳有感情,他直言不讳:“说实在的,我对深圳的感情,是在要退休前一两年才逐渐有的。”这倒无妨,我也是在近几年对深圳才有那么一点变异的情愫,不像之前那样漂浮不定,心无所安,自然谈不上吾乡。其实,这也是诸多入深者的心态,从猛然闯入,到质疑接受,到培育感情,再到心生依恋,这种心态是一种波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有谁说,他一来深圳就深爱上深圳,我倒十分质疑他的情感纯度,要么是虚情假意,要么只是一厢情愿。世间哪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的事,况且还是对一座如钢铁丛林般耸立于南国之滨的现代化城市,谈何容易,说出来也需要有人相信才行啊。 

这或许是倚平老师的坦诚,这种坦诚恰好体现在他的文字里。这意味着,他需要如摸骨般对这座城市的筋骨、脉络、节点、面目有个全面的了解,才能与之产生共情,对城市的气质、韵律、内蕴、风骨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的好友李瑄写过《媚眼看深圳》,也是通过十余年的摸索积累,才大体形成对深圳的认知文本,字里行间才有温度心跳,有血有泪和如输血般同生的情感,最终,打动人心。否则,这种感情一定是苍白的。 

感情是验证人对城市是否亲密的唯一研判,而如摸骨般的探索又是感情的唯一研判。倚平老师深谙这点。所以,他的《深夜记》,基本做到了。 

03

虽说他是一位资深的深圳主义者,但我一直觉得,他骨子里流淌的还是陕西人的浓郁与爽直,他的外表和体格,犹如他的性情和文字,如此统一。另外,许是浸润于南国多年之故,他的文字里除了陕西人特有的质朴厚重和大刀阔斧,又蔓延着南国特有的细腻柔情和简约风趣。作为陕西人,他的文字是真诚滚烫的;作为深圳人,他的文字是柔和温婉的。 

人生多繁忙,跟率真的人交往总是没有压力。阅读亦是如此,阅读那些率真的文字,也会犹如交友一般,如老酒般醇厚,陕西人的坦率实诚,不似南方人那么狡黠难缠,从他的文字里,可见一斑。所谓文如其人,恰如其分。他的文字和他的为人一样,率直透亮,不故弄玄虚,不矫揉造作,尽量做到了返璞归真,做到了文字最初始的纯真善意。 

这是一个整体之作,我不想说,哪一篇特别漂亮,哪一篇特别吸引人。所以,我不喜就单篇进行评点,好比,从一个健全人体中硬要跳出一根肋骨,未必能够全面,更易以偏概全。不过,既然单篇也是一份子,自然能管中窥豹。第一辑中关于深圳的那些短篇,是我最喜欢的,每一篇都带着炽热的深圳韵味,让我感觉分外亲切。我似乎跟随他看了一遍“那时”的深圳,可能与我所知的“现在”的深圳,还是有些许不同。这种略微的差异,好比凸透镜的淋漓镜面,让我看到了另外的视角与风景。 

看着这些文章,深圳符号逐一传递眼前:深圳的四季变迁,深圳的山河市街,松坪山、华强北、布吉河、大鹏湾……都是些耳熟能详的地名,都是烙着深圳记号的名片。这样的文字,满是真实,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即便是外地人,也能通过字里行间,了解深圳的前世今生;这样的文字,通篇炽烈,读之让人心热眼湿,即便是本土客,也能沿着文字的美妙,温习这座城市的温暖真情。就譬如我,来深也快二十年,对深圳诸多地方几无踏足,仿佛外乡陌客,我还真不算深圳主义者。真正的深圳主义者,应该是这样的,如实记载着深圳的爱,深圳的痛,深圳的暖,深圳的情,深圳的生猛,深圳的蓊郁,深圳的花团锦簇,深圳的葳蕤纷披,深圳的摇曳多姿,深圳的生老病死,这样才能将内心深处最饱满的精神,最炽烈的情感,最真挚的爱恋,丰满这座城的风骨,雍容这座城的丰华,蕴藏这座城的精髓,流传这座城的真情。 

这最质朴的爱,就是一个真正深圳主义者应该拥有的,我认为倚平先生做到了。祝福他。祝他未来笔健文丰,写出更美好的深圳风情,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圳主义者。

这本书获2019年深圳十大佳著,也是名至实归。 

江飞泉,福建建瓯人。北科大工商管理硕士。广东省作协会员。龙岗区作协副主席。出版有诗集《今夜万物安睡》《苍生辽阔》。著有小说集《哈瓦涅斯的葡萄藤》。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见秦人风骨,见深圳情怀——赵倚平先生《深夜记》读后感

2020-08-24

2020城市创意写作营丨学员招募进行中!群英荟萃,等一个拥抱文学的你!

2020-08-21

一座“一夜之城”的前世今生 ——读胡野秋的《深圳传》

2020-08-14

【文化评书】叹滚滚英雄谁在

2020-08-14

点亮深圳精神的灯塔 ——读《深圳传》

2020-08-14

写不尽的城市才最有魅力——评姜维勇《视野——深圳四十年掠影》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