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读书月专刊>>正文

独行者诗化的人生——读孙重人先生《远山孤旅》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过,人生就像是一本书,这本书可能是艺术的,也可能是不艺术的,每个人都应该争取过一个艺术的人生。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探求未知世界的梦想,都想过一个艺术的人生。行走延绵远山,享受心灵孤旅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我在西北长大,对神秘的青藏高原中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一直心驰神往。忽然读到著名作家孙重人先生的《远山孤旅》,那种极目楚天舒的酣畅淋漓之感油然而生。

图片1.png

这部格调高远,文笔清新的散文带给我非常愉悦的阅读感受。能打动人的优秀文学作品,作者大都具有来自生活和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动人心弦的诗意。《远山孤旅》就是这样一部真情和诗意交汇融合的佳作。读后,你可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广袤大地的浓情厚意。字里行间,作者把真情和诗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图片2.png

作者走进高原,选择从川西高原驶入,在行走青海果洛年保玉则、阿尼玛卿山后抵达扎陵湖和鄂陵湖湖畔,再往南穿越巴颜喀拉山之后到达玉树。之后,深入三江源,穿越无人区,来到澜沧江的源头,完成转山之旅。读后,你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天朗气清的高原之上,正与纯朴而虔诚的边民一起笑谈。此情此景,非感同身受者难以描述。

诚如作者所言,“三江源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并有故事的地方。” 自古以来,三江源地区就是一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在冲突中走向融合,产生了无数传奇故事。作者观察、感知、记录大自然中的这一自由与野性,给自己留下一个行走高原的理由和记忆,为读者描绘一幅视觉与精神的壮阔画卷。

图片4.png

“《远山孤旅》可能是国内首部比较全面描写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的旅行之书,书的写作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或许还是一次机缘巧合。那是一个粗犷且鲜为人知的地方,那里扑朔迷离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让我留连忘返。”对青藏高原特殊地域精神的描写和刻画,始终是孙重人透视边地,解剖民族灵魂的焦点所在。

图片6.png

从艺术风格看,他的文章在轻松自然中也有凝重和冷峻的色彩。 “青藏高原,群峰峻岭绵延,山原荒漠迢遥,雪山冰川磅礴,森林草原苍莽,江湖湿地纵横,地域神秘,个性卓立……” 孙重人的笔下是发自肺腑的浓浓爱意,是一片温暖如春的美丽和灿烂。更为可贵的是,读者随着他的笔端,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心,动人心魄的美和信仰的力量。仔细品读,不难发现作者叩问历史,审视民俗时的思想深度。

九章厚重而优美的文化散文,作者却自谦说,原本是想写篇旅游攻略。这样的从容率性,凝铸于笔端,让读者自然感到平易近人,好像和有文化的老朋友一起漫步远山,和那个豪爽爱说笑,爱摄影,爱读书的兄长一起回望历史,关照眼前。谈笑间,目之所视,耳之所闻,心知所思,不知不觉中,和作者共情,一起完成一次奇妙的文化之旅。

散文的形与神,总是和作家的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密不可分。多年的文化苦旅,孙重人的思维深度,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和情怀如同三江之源,汇集交融后,喷薄而出,感人至深。作者沉浸在写作和行旅中,虽苦犹乐且乐在其中,兴之所至,不吐不快,遂成此书。

贺兰山下,黄河之边是我生长的故土,贺兰山地区自古便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会地,我从小就喜欢苍凉壮美的风景。捧起《远山孤旅》,看着素雅封面的洁白雪山和淡蓝天空,一个孤独的登山者正步履坚定的前行,他的身影虽然孤独,但是蕴含着力量,展示着精神。这或许是我们民族之根,我们中华之魂。

图片8.png

《远山孤旅》从一个夏天开始。“我的三江源之旅在夏天,主要目的地是青海南部青藏高原上的青南高原。”作者以游记的轻松笔意开启了他的远行。“三江源是我向往的一个地方,中国的两条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发源于那儿,国际河流澜沧江也同样在此发育。三江源地区山野苍茫,河网密布,印度次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两大板块的碰撞造就了它,由此形成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山脉,以及派生出来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三江源是青藏高原之魂,其中发育的诸多大江大河养育了高原上大量的生灵,它是中华文明的源点,虽然原始蛮荒,却生机勃勃,极具感召力。”简约、纯净的文字,清新纯粹。作者书中用功甚多。有历史钩沉,有现实追问。多处涉及到美国的边疆史,中国的民族学;乃至山脉考、绘画、上古典籍等等,纵横开阖,视野广阔。心有戚戚焉,不知东方之既白。此书不仅文字细致,历史考究,且图文并茂,赏心悦目,足见作者心灵的土壤深厚。

让我们在这个夏天,一起打开这部优美的文化随笔,在诗情画意里,和作者一起“追寻那里扑朔迷离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和自身心灵上的慰籍。”读罢全书,相信在大都市生活的朋友们或许和我一样有所领悟,我们也学着和作者一样,在远山孤旅中,尝试把自己躁动不安的心态调适得平和与稳定。此刻,我们抬眼时或许就见到了山顶之上的万丈霞光。

(姜维勇,文化学者,作家,深圳之窗总编辑)



《远山孤旅》内容摘编


作者简介

孙重人,自在独行者,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喜好阅读、旅行和写作,关注博物学和自然人文生态。已出版《书缘》《读来读往》《野性的旅程》《荒野行吟》等读书、旅行札记,其中《荒野行吟》一书曾获“中版好书2017年度榜/文学艺术十大好书”和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文学)。

图片2.png

内容简介

三江源,群峰峻岭绵延,山原荒漠迢遥,雪山冰川磅礴,森林草原苍莽,江湖湿地纵横,地域神秘,个性卓立,其地质与生物独特性全球绝无仅有。早年,那儿曾激发许多西方探险家的好奇;今天,中国在此设立首家国家公园。在大多数人看来,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是中国的“边地”,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在此孕育,悠久的东方文明从这里娩出。此次远行,作者采取汽车自驾的方式深入探寻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他看山,听水,走蛮荒,访遗迹,亲近生物,拾得斑斓,躬行记录那些粗犷且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传奇,思考那里扑朔迷离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见微知著,在理性和世俗之间,找到一种精神平衡。

 

编辑推荐

三江源,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发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作者深入探寻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观察、感知、记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视觉与精神的优美画卷。

一睹为快,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系中国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几年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明确将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扎陵湖、鄂陵湖、星星海、索加-曲麻河、果宗木查和昂赛等地确定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主体功能规划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经前期规划和准备,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2020年正式设立。

《规划》强调,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要体现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公益性的管理理念;坚持全民共享,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规定公园主体功能规划区域禁止开发,纳入生态红线保护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保护等内容。

除此之外,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还进行了系列创新,如体制上打破原来各类保护地和各功能分区之间的人为分割,将园区内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和资产全部归口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组织上分别设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管委会。例如,玛多为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所在地,如今这里部分区域已划定严格保护区,禁止人畜擅自闯入。这次我们行走于鄂陵湖和扎陵湖畔,已看不到人工放牧的场景,辽阔的旷野和湿地之中,只有野驴、野马、羚羊等野生动物和水鸟活动;管理上则人性化设置公益性生态管护员岗位。目前,国家公园已聘用上万名这样的人员持证上岗,让许多牧民放下牧鞭,端起了生态饭碗。杂多县昂赛乡便是这样一个地方,生态管护员央他便是其中一员。我们在巴艾涌大峡谷中行走,一不小心便闯入了央他的家。夏季,央他一家四口在此护林放牧,管护峡谷生态。政府对他的职责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主要是护林,其次还允许驯养一部分牲畜。于是在护林的同时,央他一家在此养了几十头牦牛,一些羊,收入基本稳定,解决了一家人的生计。

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借鉴了其他国家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带有浓郁的中国味道,体现了时代特色。


作者书评

图片1.png

我的三江源之旅

我的三江源之旅在夏天,主要目的地是青海南部青藏高原上的青南高原。尽管今日高原之城果洛和玉树已通民航航班,也有高速公路互通,旅行者前往那里已不再艰难,但为了更加亲近它,我仍然选择了自驾,从深圳出发深入高原腹地。

三江源是我向往的一个地方,中国的两条主要河流黄河和长江发源于那儿,国际河流澜沧江也同样在此发育。三江源地区山野苍茫,河网密布,印度次大陆板块和欧亚大陆两大板块的碰撞造就了它,由此形成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山脉,以及派生出来的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三江源是青藏高原之魂,其中发育的诸多大江大河养育了高原上大量的生灵,它是中华文明的源点,虽然原始蛮荒,却生机勃勃,极具感召力。

我这次走进高原,选择从川西高原驶入,在行走青海果洛年保玉则、阿尼玛卿山后抵达扎陵湖和鄂陵湖湖畔,再往南穿越巴颜喀拉山之后到达玉树。玉树,当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盛赞这里有中亚地区最好的高原草场。从玉树出发西行是真正深入三江源腹地的开始。玉树的曲麻莱县黄河的源头之县,治多县则拥有长江源头扎曲、沱沱河以及通天河所流经的广大区域。我们从治多穿越山原无人区至杂多县,来到澜沧江的源头。之后重回玉树,再从玉树出发返回川西高原,沿雅砻江河谷驶出高原,形成一次又一次转山之旅。

三江源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并有故事的地方。

在年保玉则,我们漫步于仙女湖畔的山水碧野之间,寻觅隆格山山巅生机盎然的草甸花海;在玛卿岗日茫茫雪山之下,我们与气势磅礴的哈龙冰川近距离接触,发现了金子般的高原植物绿绒蒿;在达日,我们深入巴颜喀拉山腹地,欣赏草原上赛马盛宴;在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湖畔,我们领略变幻无穷的湖光山色和亘古不变水鸟的鸣叫,欣赏藏野驴和藏原羚在湖畔草原上闲静的生活场景;在通天河、扎曲边,我们注目涓涓细流和波澜壮阔的江水,感受“逝者如夫斯”的河流变迁;在日阿东拉山,我们小心翼翼地穿越,体验高原腹地无人区带来的惊险与刺激;在巴艾涌国家地质公园,我们观赏大峡谷中灵动植物蓝翠雀花,与珍稀动物白唇鹿不期而遇,在柏树簇拥下观赏旖旎的丹霞地貌;行走在唐蕃古道上,我们回眸千年嘛呢墙与许多圣迹图腾,找寻远古羌人在高原上的生存之谜,感受文成公主一千多年前所历经的那次艰难行进,体会阿来《云中记》中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地质运动带来的惊心动魄。

2020年值得我们期待,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将要建成。回想当年,美国环保主义者约翰·缪尔来到加州内华达山脉间的约塞米蒂,在享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他提出一系列建立“国家公园”理念。后来美国颁布《黄石国家公园法》,标志着世界首座国家公园的诞生。

《远山孤旅》可能是国内首部比较全面描写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的旅行之书,书的写作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或许还是一次机缘巧合。那是一个粗犷且鲜为人知的地方,那里扑朔迷离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让我留连忘返。自古以来,三江源地区就是一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在冲突中走向融合,产生了无数传奇故事。我观察、感知、记录大自然中的这一自由与野性,给自己留下一个行走高原的理由和记忆,为读者描绘一幅视觉与精神的壮阔画卷。

 

孙重人

2020年7月15日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一间书房读书会 |  品读《视野》深层内涵,揭示深圳快速发展之谜

2021-05-13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 《幽谷小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2021-05-06

世界读书日来袭,这场跨越三百年的文化快闪在南山上演

2021-04-23

世界读书日荐书 | 《深圳样本》:了解经济特区的一本小百科全书

2021-04-21

世界读书日报名 | 300年大夫第「深夜图书馆」周五开张,一起来做个文化人啊!

2021-04-21

世界读书日新书推荐

202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