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读书月专刊>>正文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 《幽谷小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有人问五祖弘忍:“学道何故不向城邑聚落,要在山居?”弘忍答:“大厦之材,本出幽谷,不向人间有也。以远离人故,不被刀斧损斫,长成大物后乃堪为栋梁之用。故知栖神幽谷,远避嚣尘,养性山中,长辞俗事,目前无物,心自安宁。从此道树花开,禅林果出也。”

如今世界发展迅速,我们身边多了很多各种各样的“诱惑”。青埂峰下的石头尚且不能自拔于“人世间荣耀繁华”的诱惑,我们这些“城邑聚落”中的人也难避“嚣尘”。(是否想起了学习或工作中刷手机的你?)就像科学研究以力求认识自然、有所发现一样,文学研究,即使是古代文学研究,也应力求回归现象,有所发现。但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对基础人文学科的相关研究工作而言,在“柳暗花明”之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过程常常是艰辛的。

神话与六朝小说

据载,在我国文学史上,小说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和历史传说,而初具规模的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

神话通常被认为是在时间轴上较早出现的文化形态,《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的神话,如“盘古”“女娲”等,都是关于宇宙、人类等起源的神话,超出了时间之维。神话作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特别是民间的口耳相传中生生不息,不仅表达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记忆,而且在承载优秀文化传统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难以计数的各民族神话很好地反映出人类文明进程中顺势有为的民族精神和团结奋斗的家国情怀。其中,许许多多民族神话所表达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就是这种精神与情怀的突出体现。

汉魏六朝小说作为中国小说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其出现处于中国小说萌芽阶段。此类文体特点是文字简古、文约而事丰,用简练文字叙说极复杂的事物,并将“细致差别的时间尺度”或“瞬变的时间”作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故事性不断加强,注重意想和文采,对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

缤纷一食顷,鸟转欲困

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幽明录》

“食顷”“须臾”等,衡量时间的单位尺度已经细化。这些细致的时间描写,让读者的阅读与故事之进展同步延伸,进行时态被突显出来。感觉小说中的事件仿佛正在进行,或刚发生不久,或将要发生。

进行时态的广泛运用、对个人空间或内在世界的呈现,使叙事文学彻底告别传统藩篱,而进入全新的小说时代。小说的文字篇幅也许并不“漫长”,可它所拓展的疆域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是史书或其他叙事文学不能比拟的。

《幽谷小集》作者石育良教授从时间的描写、空间的描述等角度细致分析,其对六朝志怪的全新透视,为小说史的重新书写开辟了新的路径。

石育良教授的研究认为,六朝小说的大量涌现,是因为六朝人发现了个人视角或“个人经验”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正是这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催生了全新的叙事文类——小说的诞生。

另辟蹊径,不随流俗

挣脱成见,回到现象,文学之“发现”常有“不期而遇”的喜悦,出人意外,令人恍然大悟。这种“发现”,不仅是对湮没无闻的作品或者某些生僻材料的发掘,更重要的,是对司空见惯的文献中的有趣现象的“再发现”。因为司空见惯,所以人们常常视而不见。这个意义上的“发现”难度更大,一旦有所发现,就会给人极大的快感。

“另辟蹊径,不随流俗。”这正是《幽谷小集》的作者石育良教授一直以来的自我期许,书名《幽谷小集》的意思就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如果在“城邑聚落”中难以找到“幽谷”;如果在研究或学习或工作中一直“山重水复疑无路”,为何不试着找一下心中的“幽谷”,试着在“嚣尘”中找到通往“柳暗花明”的那条属于自己的“蹊径”?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成果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 荣休文库

《幽谷小集》

石育良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0年12月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十一篇论文,系从已发表的论文中挑选而来,内容涉及古代小说、戏曲或诗文,主要讨论关于六朝小说以及中国小说的起源问题;下编《六朝志怪故事形态研究》,主体部分四章。书中考证立论对材料的使用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样本的量要足够大,以确保其普遍性或代表性;二是用时代确凿无疑的小说之外的材料为佐证,其考证史料之浩繁、治学之严谨,使书稿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值得出版。

作者简介

石育良,1958年元月出生。1977年冬考入华中师范大学,1992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就职于中山大学。出版著作《怪异世界的构建》(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等。在《文学评论》《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吴承学 彭玉平 主编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

▲学人文库

▲典藏文库

▲荣休文库

人文学科传承着人类的精神与文化,其重要性已超越学术本身。在中国大学的人文学科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设置更具普遍性。一个传承百年的中文学科,必有其深厚的学术积淀,有学殖深厚、个性突出的著名教授令人仰望,有数不清的名人逸事口耳相传。

百年来,中山大学中文学科名师荟萃,他们的优秀品格和学术造诣熏陶了无数学者与学子。一个优秀学者的学术生命远远超越其自然生命,而一个优秀学科学术传统的积聚传承更具有“声名自传于后”的强大生命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人文学科的优秀学术传统,从2017年开始,中山大学中文系便组织编纂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库”。本文库的出版,其价值与意义正如丛书主编吴承学、彭玉平教授所说:“我们希望以这套文库致敬前辈,我们希望以这套文库激励当下,我们希望以这套文库寄望未来。”

本文库共分三个系列,即“典藏文库”“学人文库”和“荣休文库”。其中,“典藏文库”主要重版或者重新选编整理出版有较高学术水平并已产生较大影响的著作,“学人文库”主要出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创性著作,“荣休文库”则出版近年退休教师的自选集。

通过中文系学术委员会的评审, “中国语言文学文库”第一批、第二批与第三批共45本著作列入出版计划,至目前已出版至33本。

其中,“典藏文库”15本,具体如下:

《红楼寻味》(曾扬华著)

《黄际遇文集》(黄际遇著)

《文艺心理学》(陆一帆著)

《喜剧心理学》(潘智彪著)

《邱世友词学论集》(邱世友著)

《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著)

《高华年汉藏语论稿》(高华年著)

《潘允中汉语史论集》(潘允中著)

《中国文学批评简史》(黄海章著)

《方孝岳中国文学论集》(方孝岳著,冯先思  选编)

《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陈炜湛著)

《顾颉刚中山大学时期民俗学论集(顾颉刚著,王霄冰、黄媛选编)

《汉语音韵学》(李新魁 著)

《文艺辩证学》(黄伟宗 著)

《中国戏曲纵横谈》 (吴国钦 著)


“学人文库”14本,具体如下:

《古代戏曲与潮剧论集》(吴国钦著)

《训诂学与古汉语论集》(陈焕良著)

《宋元文体与文体学论稿》(夏令伟著)

《西方象征主义的中国化》(陈希著)

《宋代文章学与文体形态研究》(张海鸥著)  

《河西走廊濒危藏语东纳话语法》(邵明圆著)

《现代的先声:晚清汉语基督教文学之研究》(姚达兑著)

《未完成的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论》(胡传吉著)

《张振林学术文集全稿》(张振林 著)

《李炜汉语语言学论集》(李炜 著)

《<广韵>与广州话论集》 (罗伟豪 著)


“荣休文库”4本,具体如下:

《戏外集》(康保成 著)

《影湖居甲乙稿》(欧阳光 著)

《水云轩诗词学自选集》 (张海鸥 著)

《幽谷小集》(石育良 著)


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各大网商

中山大学出版社天猫官方旗舰店

中山大学学人书店有售


资料来源:《幽谷小集》、中国社会科学网、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出版社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第22届深圳读书月“打开一个新视界”

2021-10-29

职场人的国学课——品读《周易》 涵养人格

2021-09-15

【粤版图书】首部全景记录深圳东山村时代变迁图书《最后的“珍珠”:深圳大鹏东山村调查》出版

2021-10-22

如山般的父爱

2021-10-12

浅叙簕杜鹃与老朋友

2021-10-12

感恩遇见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