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全球新一轮金融科技浪潮中,稳定币作为连接数字经济与现实金融的关键枢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深度嵌入全球货币体系的运行框架。
起初,稳定币仅是加密世界的“实用性补丁”——旨在解决比特币等数字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引发的交易障碍,其使命不过是充当“数字美元”的等价物,满足链上交易、套利、避险等基本需求。
然而,随着泰达币、美元币等美元锚定型稳定币的发行规模持续膨胀并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它们不再是边缘化的“工具币”,而是逐步演变为具备广泛可替代性的“准货币”形态。特别是在 DeFi、全球跨境支付、Web 3.0 商业结算等新兴场景中,稳定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存在,职能覆盖支付、储值、清算等多个环节,不仅扮演着数字经济“血液循环系统”的核心角色,也被视为加密货币世界的“数字美元”。
从战略维度看,稳定币正逐渐演变为大国金融博弈的新型“战略工具”。
以美元稳定币为例,其在全球的流通实质上是美元国际影响力的延伸——推动“数字美元”渗透至本币资本市场相对薄弱的新兴经济体,无须传统资本账户开放,即可实现对境外金融结构的“链式穿透”。这既增强了美国在新型数字支付生态中的主导权,也悄然改变了原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博弈格局。可以说,稳定币不仅是“技术话语权”的输出,更是“制度软实力”的投射。
展望未来,稳定币发展不只是数字金融治理的前沿议题,更是关乎货币主权、金融安全、制度竞争的深层命题。未来的货币博弈将不仅在纸币、金库与利率工具层面展开,更会在代码、协议与网络节点的维度交锋。
稳定币之争,本质是围绕货币形态演进、金融主权博弈与全球秩序重构的“深水之战”,更是对各国制度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检验。
在这场数字金融格局重塑中,谁能把握先机,谁就能在未来货币体系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谁主导协议层的技术标准,谁就掌握价值流动的调度权;谁构建可信链上治理范式,谁就能在下一代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赢得制度性话语权。
这不仅是金融竞争力的较量,更是大国在数字文明时代对制度现代化水平的全新检验。
01稳定币使用量增加
世界经济论坛 2025 年3 月 26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稳定币流通供应量同比增长约 28%,年度总转账量达 27.6 万亿美元,超过维萨与万事达卡交易量的总和。世界经济论坛指出,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进入稳定币市场。2025 年 2 月,渣打银行宣布将与加密货币公司合作推出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贝宝、美国银行及金融科技公司 Stripe 等也已推出稳定币或表示有意进入这一市场。支持者认为,稳定币能够实现更快捷、低成本的国际支付,还能为全球超10 亿无法获得传统银行服务的人群提供金融支持。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2025 年 2 月 23 日刊文《稳定币:真正的加密货币热潮》指出,根据美国区块链分析公司 Chainalysis的数据,2024 年稳定币的链上交易规模达 27.6 万亿美元,占公共区块链结算总量的 40%,较 2020 年(20%)翻了一番。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此期间加密货币价格的普遍上涨,也体现出稳定币在现实场景的应用愈发广泛。在通货膨胀侵蚀储蓄、美元稀缺的国家,稳定币正逐步成为一种价值储存的手段。
布雷顿森林委员会未来金融工作组(FFWG)的数字金融项目团队(DFPT)2025 年 3 月 13 日发布的题为《释放稳定币潜力:探索机遇与风险》的研究简报指出,世界各国政府、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传统支付提供商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正在采取具体行动,探索若更多金融交易通过区块链结算,未来金融生态将呈现何种面貌。围绕代币化(即在区块链上映射传统金融资产的过程)的全球探讨正在迅速推进,原因在于代币化具有降低成本、加速结算、增强透明度,以及借由自动化和可编程性提高效率的潜力。
该研究指出,正是这些潜在优势促使世界经济论坛、花旗集团、波士顿咨询集团等机构预估未来 10 年内可能有数万亿美元的金融交易实现代币化。稳定币作为代币化的货币形式,旨在区块链上履行传统法定货币的职能,充当传统法币与区块链应用间的“出入通道”,助力二者间的过渡。未偿付稳定币的价值在过去 4 年中快速增长,从 2020 年初 40 亿美元的总流通量,增长到如今的超 2 000 亿美元。
02稳定币跨境支付具有“支付快、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
第一,跨境支付的时代重构是从代理银行到多种举措的历史探索。
美国 Axios 新闻网 2025 年 4 月 29 日刊文《稳定币的万亿美元“权力的游戏”正在上演》指出,从传统金融到金融科技,越来越多的行业押注与现实世界货币挂钩的加密货币,其有望快速成长为万亿美元规模市场。全球支付建立在缓慢且不稳定的代理银行系统之上,该系统已有数百年历史,在稳定币出现之前,始终缺乏足够动力推动实质性革新。稳定币对传统支付方式构成了竞争压力,结算只需几分钟而非几天,且能全天候运营,费用通常可忽略不计,因为唯一的“中间人”是底层区块链。
布雷顿森林委员会未来金融工作组的数字金融项目团队2025 年 3 月 13 日发布的题为《释放稳定币潜力:探索机遇与风险》的研究简报指出,传统跨境汇款方式因严重依赖多个中介机构和结算系统,且缺乏统一的全球结算基础设施,存在流程缓慢、不透明且成本高昂等问题。目前代理银行网络承担这一职能,但交易的每个环节都会增加成本、拖慢结算,对银行服务覆盖不足人群和依赖汇款维持基本开支的家庭而言,负担尤其沉重。目前正推进三项举措加速目标达成:
第一,通过中央枢纽联通国家即时支付系统(IPS);
第二,构建“金融互联网”(finternet)——一个实现金融资产债权代币化与结算的统一账本。前两项举措虽在设计与落地中面临阻碍,但仍具推行价值;
第三,稳定币或为另一有效路径,其通过直连发送方和接收方,可消除摩擦、重构关系驱动模式。尽管相关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可预见银行将借助稳定币基础设施升级支付服务,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第二,稳定币重塑全球金融效率与包容性。
区块链与数字资产领域新闻研究机构 Foresight News 在 2025年 6 月 3 日的报告中指出,传统跨境支付场景因涉及发卡行、收单行、卡组织等多方主体,存在流程复杂、成本高昂问题[整体交易费用达 1.8%~2.5%,根据国家(地区)、卡组织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且结算周期通常长达 5~7 个工作日。相比之下,稳定币可以深度融入各类支付场景,通过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方案获取服务费或增值收益,既强化了稳定币相对传统支付方式的优势,也推动了其在多领域展现变革力量。
Foresight News 进一步指出,相比之下,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如美元币)支付,可实现用户钱包与商户钱包点对点即时清算结算。若使用索拉纳币、SUI 等高速公链,则单笔交易费用可低至美分级别。当稳定币形成网络效应后,应用场景将拓展至支付上下游货款,乃至生活 / 商业的基本开销——商户可选择持续持有稳定币而无须兑换为法币,这将大幅降低整体出入金的成本。这种效率和成本优势,凸显了稳定币在零售支付、B2B支付、跨境汇款等领域的变革潜力。
第三,稳定币或将成为普及“助推器”。
美国资产管理公司 American Century Investment 于 2025 年 5月 5 日在官网发文《稳定币或将助力推动加密货币的普及》称,比特币作为当前头部加密货币,许多投资者对其并不陌生。然而,另一种加密资产正在不断提升市值和普及度。稳定币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们在特定情况下可实现快速、低成本交易。
与其他加密货币不同,稳定币的价值往往相对稳定,因为它们与美元、欧元等其他资产挂钩。这种稳定性使用户在享受加密货币的优势时,规避了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的价格波动风险。
稳定币还降低了公众使用“加密驱动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务”和区块链应用的门槛。稳定币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据最近的一项行业研究,2024 年 2 月至 2025 年 2 月,全球稳定币供应量增长了 63%。在此期间,稳定币促成了超 35 万亿美元的转账,且月转账量翻了一番。
03稳定币的发展映射区块链技术迭代与应用深化
Foresight News 于 2025 年 6 月 3 日发文指出,稳定币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4 年前后,初衷旨在解决早期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问题。此后,稳定币市场经历了显著的增长与演变。
第一,早期探索与法币抵押模型的兴起。
泰达公司发行的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泰达币,是最早且目前市值最大的稳定币之一。其于 2014 年推出,开创了法币抵押稳定币的模式。
第二,透明度与合规性的提升。
随着市场发展,储备资产透明度、合规性要求日益提升,催生出美国最大稳定币发行商 Circle 推出的 USDC 等项目——这类稳定币更注重审计和监管合规。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 2025年 3 月 4 日发文指出,稳定币代表传统金融世界的一次革命性进步,它将传统货币的稳定性与区块链技术的效率和透明度融为一体。
第三,DeFi 的催化作用。
DeFi 的爆发式增长大幅提升了稳定币的需求,并拓宽了其应用场景,使其成为 DeFi 协议中借贷、交易和流动性供给的核心工具。罗兰贝格 2025 年 3 月 4 日发文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币已成为 DeFi 的支柱。DeFi 作为建立在智能合约之上的金融生态系统,最初由以太坊实现,现已在许多其他区块链上可用;DeFi 使用户能够在无需银行等中介的情况下,完成借贷、交易和赚取利息等操作。
艾利艾智库 编著
李未柠 主编
2025年7月
作者简介:
李未柠,艾利艾咨询创始人、董事长。
艾利艾咨询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北京,在雄安、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设有子分公司。多年来,艾利艾专注于战略研究、网络舆情及风险管理、战略传播和企业出海等,已成为以全球开源大数据分析为主驱动、研传一体化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
内容简介:
2024年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历史性批准现货比特币ETF,同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两党竞相释放加密货币友好信号,特朗普更承诺将比特币纳入战略储备资产。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加密货币历经15年发展,正从“小众资产”加速迈向主流金融体系,甚至可能演变为大国博弈的新工具。面对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复杂格局与各国迥异的监管态度,本书展开深入探讨。
全书以“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为双主线,分上下两篇六章展开。上篇聚焦加密货币生态,系统梳理行业发展现状、全球监管差异,专章剖析比特币的技术特征、市场影响及未来趋势,并深入分析世界金融秩序的下一场“巨变”——稳定币,力求科学预判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下篇则锚定美国视角,通过解构政界、金融界、民间等主体对加密货币的态度演变,深挖比特币与美国大选的深层关联,精准预判特朗普政府潜在金融政策走向,为我国金融稳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通过多维度解析美国在加密货币领域的战略布局,深度挖掘其政策转向背后的意图,揭示潜在风险与挑战,为读者全景展现全球加密货币生态的未来图景。
推荐人: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姜羽尧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