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深窗综合>>专栏>>和作家一起读书>>正文

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姜维勇 对话 王樽·《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

2023510日,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深圳知名作家 王樽 带着他的作品《 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做客深圳之窗直播间,讲述电影和经典文学的故事

嘉宾简介:王樽, 散文随笔作家,文艺批评家,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创作涉及诗歌、小说、评论、剧作、绘画、报告文学,及跨文体研究与实验;先后在《大众电影》《收获》《看电影》《读者》(原创版)《城市文艺》(香港)等杂志开设专栏;应邀担任多个国际影像节选片人和评委。主要著作有《与电影一起私奔》、《厄夜之花》、《带电的肉体》、《人间烟火》、《远方的雷声》等。

主持人:姜维勇,深圳之窗城市阅读推广人,作家。

姜维勇说, 王樽老师的《 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获评第二十二届深圳读书月藏书与阅读推荐书,获得“深圳十大佳著”荣誉。是一本从电影的视角,观察、解析深圳的书。同时,该书还是首部全面记录深圳人文的非虚构图文丛书“我们深圳”系列中的一本,也是一部融历史、文学、电影、文艺批评与学术研究于一体,以文学笔法书写的电影史话著作的优秀著作。作者从电影的角度探索深圳发展历史,讲述深圳与电影的关系,其中穿插了其对电影的观察、认识与感受,以及与导演许鞍华、韩国导演许秦豪的深度对话等。王樽出版过《与电影一起私奔》《谁在黑暗中呻吟》等多部与电影有关的随笔集,作家王樽在很多人眼里不仅是一名资深媒体人,还是一位著名影评家,他看重电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真实生活的呈现,并相信那些细微之处更耐人寻味。

本期《深圳之窗 和作家一起读书》对话 王樽老师涉及到的精彩话题

看电影最注意哪些方面

独特而精妙的细节。几乎所有作品的大框架均可信手拈来,生动传神的细节却禅精竭虑而难得。大的剧情可以忘却,动人的细节却能记忆长久。

心中好电影的标准

伟大的电影大多具有几个共同点——思想的深刻性,形式的寓言性,情节的传奇性,叙述的诗意性。遍观自己选择的佳片,几乎无一不具有上述特点,只是各自偏重有所差异。即使是一般意义上的好电影,也都会有几个关键要素——诗意、浪漫、传奇、深刻,比如意大利的《海上钢琴师》、美国的《西部往事》《肖申克的救赎》,集中了好看电影的所有元素,虽然在我的“心中十佳”里并没选择它们,但都属于雅俗共赏的好片。

怎样评价一部好的电影

王樽更看重接地气的电影。他认为好的电影可以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但从根本上说,应该与生活息息相关,唤起观众对生活的感悟,产生深切的共鸣或认同感。王樽认为,如果电影不能呈现生活,就会越来越边缘,没有心灵的触动就不会有真正影响。从这个角度说,他对当下的中国电影生态颇为不满,大量的国产片满足于脱离实际的胡编乱造,银幕上充斥着不说人话的烂片。

你的观影感悟

电影通常就被称为遗憾的艺术。粗疏、制作的痕迹难以避免,争议,缝隙,问题,不足,缺陷,都属正常。允许遗憾,让遗憾升华,甚至成为某部经典作品不可或缺的质地,是谈论或评价电影时应有的心态。

正如所有的伟人都是巨大的矛盾体一样,经典的作品往往也是矛盾重重。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就是谈论客观存在。喜欢与否,它就在那里——可能是珍馐美味,也可能是食品垃圾。此时的电影已远离了编导者,而成为与观众合谋的产物。既无需对其求全责备,也不必大惊小怪、过度敏感。

电影的影响远没有管理者想象的那么大。电影只是电影,是兼具艺术与商业的产品而已。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王樽认为文学是电影的土壤,“文学是电影的基础,经典的电影几乎都得益于文学的滋养。”他以中国影坛最具国际影响的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为例,其代表作几乎无一例外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值得玩味的是,第五代对文学的改编是全方位的,比如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改编自郭小川的叙事长诗;《黄土地》改编自柯蓝的散文;《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霸王别姬》改编自香港李碧华的小说;《秋菊打官司》改编自陈源斌的小说等等。可以说文学成就了整个第五代以及新时期中国电影的辉煌,而当这些功成名就的大导演想抛开文学,另起炉灶搞所谓原创,比如《十面埋伏》、《无极》等,则多被普遍诟病。

王樽还以《教父》、《蝴蝶梦》以及导演希区柯克、科波拉等为例谈到文学与改编的有趣现象——通俗的二三流小说,往往可能改编拍摄出一流电影,而很多经典名著却未必能拍摄出经典电影。这是电影的特性,对故事和情节化的强调,艺术形式和受众的不同,与文学叙事形成对比。

对于创作而言,无论电影还是文学,王樽相信最好的教材不是那些传授技巧的宝典类书籍,而是作品本身,最好的老师永远是好作品——经典的文学都在告诉你怎么写,经典的电影都在告诉你怎么去拍摄。

王樽推荐:十大外国好电影:

1、德莱叶《诺言》(丹麦)

2、马塞尔·卡尔内《天堂的孩子》(法国)

3、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日本)

4、奥逊·威尔斯《公民凯恩》(美国)

5、让·雷诺阿《游戏的规则》

6、基斯洛夫斯基《蓝色》(波兰)

7、阿尔特曼《短篇集》(美国)

8、伯格曼《芬妮与亚历山大》(瑞典)

9、费里尼《我记得,想当年》(意大利)

10、莱昂内《美国往事》(美国)

王樽推荐:十大华语好电影:

费穆《小城之春》

郑君里《乌鸦与麻雀》

侯孝贤《悲情城市》

杨德昌《一一》

姜文《鬼子来了》

张艺谋《秋菊打官司》

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

贾樟柯《三峡好人》

陈凯歌《霸王别姬》

陈可辛《甜蜜蜜》

王樽绘画作品

王樽绘画作品

姜维勇说,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它有个三结合的特点:一是叙事与造型的结合;二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三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同时,电影是一种叙事的艺术,而非戏剧艺术。这是因为摄影机具有筛选影像的特性,它会决定留下什么,舍弃什么,摄影机不仅仅是去呈现事物,而是会做出选择,这是叙事的基本元素。王樽老师“借电影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撰稿:深圳之窗特约通讯员 李抒阳)


(姜维勇,笔名禹安,作家、资深媒体人。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深圳作家协会协会会员,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之窗城市阅读推广人、深圳之窗文化主播。《老龄健康》杂志主编。著有《明理:阅读的体验》《视野:深圳四十年掠影》等,并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等发表百余篇文章。)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qrcode_for_gh_04f6adc5f733_430

相关推荐

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姜维勇对话 赵永金·《广种福田-二十四诗品书法篆刻展作品集》

2023-08-22

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姜维勇 对话 晏诗韵《诗韵深圳》

2023-06-19

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姜维勇 对话 王樽·《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

2023-06-16

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姜维勇对话吴俊忠教授·《千古文章一世情---吴俊忠自选集》

2023-04-28

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姜维勇对话邓斌·《学习华为三部曲》《管理者的数字化转型》

2023-04-28

活动预告 | 与持续阅读者一起,找到并坚持人生“真北”

202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