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特别节目:大工不巧 重剑无锋 ——“致敬时代”系列活动之《田柔对谈贾平凹》走进深圳虚拟大学园
2023年9月3日,深圳之窗“和作家一起读书”特别栏目特邀知名策展人、深圳耦合文化创始人田柔女士做客深圳之窗直播间,进行主题为“致敬时代”系列活动——《田柔对谈贾平凹:从文学与科技漫谈中国文化自信》的观影交流。
“作为一个专业的科技研究园区,为什么会搞文化活动?这是很多朋友问的最多的问题。专业技术解决的是物的问题、点的问题,而文学艺术带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和升华,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系统的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可靠性研究中心王文利博士在9月3日深圳虚拟大学园举办“致敬时代”系列活动——《田柔对谈贾平凹:从文学与科技漫谈中国文化自信》对谈纪录片在深圳虚拟大学观影活动现场如是说。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联合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可靠性深圳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深圳文学界、教育界、科技界的近200位文学艺术工作者和文学艺术爱好者参加了首映活动。
截至2023年,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已辛勤耕耘了50年,其作品累计出版1500万字之多,长篇小说近20部,荣获各种中外文学奖项不计其数。著作等身的他用中国文学的笔触,诚恳地记录了时代变革中中国人的生活与思考。
纪录片以文学对谈形式呈现,从《秦岭记》文本出发,就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世界性以及从古代自然界现象到现代科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自信等问题做了多纬度、多层次的交流与探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钟春江致辞:
“作为一个工科高校,为什么会在深圳举办一个文化论坛?因为科技和文化是一体不可分的两个面,科学是术、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比如白纸上有个黑点,科学是研究怎样去掉这个黑点,研究的是方法、工艺,进而研究怎么不沾染黑点,研究材料、化学、物理等等,得到可重复的结果。文化是本,小到消弭个人非物质的情感困惑,建立个人、家庭的幸福快乐,大到救国于亡国之秋,救民于灭种之厄。40年多来,我们走得太匆匆,匆匆取得了科学方面长足的进步,但是兴奋之余我们是否慌张?如蜂鸟般嘈杂和烦嚣?我们有没有失去初心?
今天在座的一位教授,她的微信名字叫“晚来天欲雪”,当时我就就想到“能饮一杯无?”。杯中论日月,壶里藏乾坤。作为一个理工科顶级科学家,她的内心也有人文的温暖,也渴望浊酒的微醺。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软弱,一分温柔,也许在落雨的夜晚,也许在黄昏的街头,会有一个莫名的缺口,想要找一个人诉说。今天你有怎样的心情?今世你有什么样的追求?是言书于纸?是行践于地?还是传世于传记?
今天,我们能够抽出这一段时间在这里《暂坐》,静能生定,定可内观于心;定能生慧,慧助外成于行。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暂坐,从明天能够开启一个更身心健康的生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可靠性研究中心王文利博士致辞:
三年前,“致敬时代木南人文艺术展”开启了虚拟大学园“文化与科技耦合”的先河,三年来,致敬时代系列活动举办多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和认可。三年后的今天,致敬时代文化活动再次回到虚拟大学园,希望我们能给中国科技密度最高的园区带来文化的滋养和文学的思考。
8月26日,深圳刚刚渡过43岁生日。一直以来,“搞钱”和“文化沙漠”好像是外地给深圳人的标签。文化是什么?年轻的城市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20多岁的年轻人充满朝气,充满闯劲,充满幻想。人到了中年,有了底蕴,有了基本,有了思考,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而深圳文化离不开来到这里拼搏的人。
开拓创新,兼收并蓄。这座城市跨越历史与地域发展,形成它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文化是流动的,人们的关注是它不可或缺的给养,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今天,这么多爱好文学艺术的朋友们参加致敬时代活动,就说明了深圳不仅仅是个搞钱的城市,更是一个追求文化的城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高校,作为一个专业的科技研究机构,为什么会搞文化活动?这是很多朋友问的最多的问题,专业技术解决的是物的问题,点的问题,而文学艺术带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人的升华,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系统的问题。
电子信息解决的是信息传输的问题,而文学则是信息本身,这个世界,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文学艺术短期看没什么直接用途,但它会不经意间在人的心底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不知道哪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能够在貌似不务正业的道路上坚持走下来,我们要感谢包括贾平凹老师,木南老师等文学艺术大家的鼓励与认可,要感谢虚拟大学园领导们的肯定与支持,要感谢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从创业深圳走向创新深圳,从创新深圳走向文化深圳,我们都是深圳文化的缔造者、参与者。
贾平凹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大家,今年恰逢他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希望他半个世纪的文学智慧,能在这个焦虑的时代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致辞:
这次“致敬时代的系列活动”走进虚大是继我们2020年在这里首次举办的《致敬时代》人文摄影展后的再回访。3年前正是因为有深圳虚拟大学园和深圳各界朋友们的支持才让我们首次走进了深圳。所以首先感谢的是我们的联合主办方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支持。
此次我们把与深圳耦合文化联合出品的《田柔对谈贾平凹:从文学与科技漫谈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学对谈录带给大家一起观看。贾老师的文学站在世界文学范畴来看他是代表中国文学的,他的文学自信也可以代表中国文学的自信,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具体体现。
在做文学对谈录的3 年过程中,对谈人、 深圳耦合文化的田柔女士付出了极大的热诚与努力,让我们非常感动。今天我就给她送一幅字,我觉得她能承受这幅字,叫“大工不巧·重剑无锋”。同时也希望以后“致敬时代”的系列活动能继续走下去。同时贾平凹先生提议我把他题写的“万象秦岭”真迹装裱后代表我们西安创作团队转赠给田柔老师。再次感谢大家!
文化学者、深圳之窗城市阅读推广人姜维勇在主持现场观影后的互动环节时说:
贾平凹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今天,由深圳知名策展人田柔老师在深圳科技园举办的这场文化活动,意义重大。
田柔女士是《田柔文学艺术对谈录》联合制片人、系列《贾平凹文学对谈》专访人、纪录片《一个中国脱贫农民的告白》撰稿人、策划,《致敬时代—木南人文艺术摄影展》策展人、《一个中国脱贫农民的告白—木南人文艺术双影展》策展人,多年来致力于文学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推广,举办了多场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刚刚大家欣赏到的影片是用文学艺术对谈录的形式来记录和传承时代精粹。对谈的形式最早源于柏拉图、孔子等先哲,轻松自如,平等交流,广为大众喜爱。此次《田柔对谈贾平凹:从<秦岭记>漫谈贾平凹的文学世界》,以新颖的角度展示出文化大家贾平凹先生对文学、艺术、生活等方面的理解。对谈间,妙语连珠,色彩纷呈。观众领略到睿智的大师风采和对谈者深邃的思想与精湛的语言艺术。两位对谈者的性情、见识和作品背后的故事得以呈现,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愉悦的文学体验。感谢田柔老师和创作团队带给大家如此精彩的文化大餐。
王文利博士谈到了一个精彩观点:文学艺术宛如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不知道哪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王博其实是提出了“文学有什么用处?”的问题。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文学没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像老庄讲的无用之用。生活中如果没有文学,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有了文学其实就大不一样!这可能也是田柔老师这个文学对谈录的核心价值所在
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可能都知道。有读者想拜访钱钟书先生,钱先生说了一句话:“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去看看那只下蛋的母鸡呢?”这话虽然幽默,但我们回头想想,今天钱先生,杨绛先生都已经不在了,如果当时能够留下关于他们珍贵的影像资料或者访谈,对后人来说,一定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田柔老师现在做的事情,她和贾平凹先生的文学艺术对谈,我相信一定有很强的生命力,一定会绽放出巨大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提到深圳这个词,会跟很多的词汇连接起来,比如说创新,科技,金融等等,往往最不搭的一个词就是“文学”。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在虚大里面有这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文学的种子在深圳这所创新之城里开花结果,一定为深圳未来的发展插上更美好的翅膀。
《深圳之窗》作为深圳的门户网站,一直致力于城市文化的推广,我们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起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美丽的星期天、
田柔老师采访了贾先生,我也想采访一下田柔老师。有一个很著名的登山之问。很多的登山者不远万里去挑战极限,又花钱,又费事,可能还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他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把这件事放到今天的场景里。田柔老师花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而且要调动极大的知识储备全做一个文学的访谈,我想请问,您做这件事的初心是怎样的?
田柔:
谢谢姜先生的提问,这个问题说起来话长。为什么会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来自深圳,刚才王文利先生讲过,在深圳搞钱,搞科创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搞文化,属于特别不着边的,属于吃饱了撑着。但是正由于这样的缘故,我觉得深圳特别需要文化,需要文学来滋养这座快速崛起的城市。
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综观中国的历史,综观世界来看中国这段时间,中国进入到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最起码这个时代,我们基本上消除了绝对的贫穷,绝大多数的人不再愁吃不饱饭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当你能够吃饱饭,能够穿暖,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每个人有了基本生存环境以后,生命的多样选择就产生了,可以有选择的自由度。譬如:你可以选择是不是控制你的物欲,追求你的精神,当然也可以孜孜以求你的经济,这是每个人选择的权力。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最充满诱惑,最容易产生迷茫的时代,如果你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物欲,你会越走越狭窄。
在这个时候,说到深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是在经济上走出了世界的样板,在这里,聚集了中国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各种英才在这里汇聚。
深圳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是我们所有在这里的人员和来深的各种各样的,我们叫深归人员和在深人员共同创造的,是中国这个时代当中所有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集体结晶而创造的深圳的奇迹。虽然我们也饱受其中的痛苦折磨,但是我们也享受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40年的时间走过资本主义200年的发展,在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完成物质的极大丰富,奠定物质基础,快速发展中冲突与压力也是最激烈的,所以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诱惑和迷茫的时代,我们怎么去选择在这个当中,担当这个时代的责任呢?
我们来看一看深圳,深圳拥有海归人才回来建设祖国,也越来越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海外去学习,接触更多的广阔视野,但是无论是海归人才,还是出去的中国的孩子,还是深圳的孩子,其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出去之前,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你才拥有真正的人格健全和民族自信,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你出去的时候是很难有真正的自信,因为你自己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不足够了解的时候,你只有艳羡别人的份。
我来到深圳20多年,我现在也是孩子的家长,我也正好特别幸运,能有机会这样的条件能够去做这样的事情,何乐不为呢?我就是想把中国当代最精粹的最宝贵的文化艺术用影像的方式保留下来。而各种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其实都是以文学为基础、为根本而展开的分枝,所以你要想去了解文学艺术最根本的是在文学,而文学又是文学家使用母语进行创作的,所以在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靠什么,是靠文字,而谁又掌握这个时代当中最精粹的文字,最熟练的文字,就是文学家。所以我经常会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文学家是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文明程度,深圳虽然在改革开放前40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这是我们共同劳动的结晶,但是我觉得深圳未来一定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当中,一定有华夏文明,华夏文脉散发出来的新的枝,新的芽,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希望能做这样的事情。
第一、告诉大家,我们在一个时代当中,我们尽量去了解这个时代当中最精粹的文字是什么,你了解你自己母语的文字,也是在增加你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第二、我特别希望大家一起来努力,我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星星之火,但是我希望能够燎起来的是整个深圳爱文化,重视文化,重视华夏文明的风气。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从文学出发,因为是我们的母语文学。
我特别幸运,在这个过程中,有幸认识到木南先生,通过木南先生跟他的合作,走近了贾平凹先生。为什么会选择贾平凹先生作为文学对谈当中的首发,我觉得有一个想法,要就要干,要干就从最难的地方干,这也是非常符合深圳精神,凡事从最难的事做,凡事也不投机取巧,做大的事情。既然有幸来做,虽然付出一点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我非常清楚它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和它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也想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全国的朋友,深圳不仅仅只有科技和经济,深圳一样也有文化,虽然我们现在不茁壮,没关系,我们有小小火苗,像今天在现场有这么多火苗都来了,我们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今天用各种各样的力量,未来把深圳的文化,把中国最精深的文化介绍到更远的地方去,让世界真正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也不要妄自尊大,我们要客观的、脚踏实地的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我们还要做好保有和发展。
这就是我想做这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这三年来克服很多的困难,能够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动力,我觉得这个非常符合深圳精神,深圳人就是这股劲。谢谢!
现场观众谭肇国观影后分享说:
今天这个观影会,我感想挺多的,现场发布的形式非常的赞赏,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求快,都在追求流量为王,我觉得木南、田柔老师他们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反潮流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在深圳,和一些文艺爱好者,一个科技工作者,一些社会工作者来思考,它能给我们带来哪样的心灵的触动,这是非常好的。田老师跟我谈及和贾老师的对谈,会给当下这个时代提供一些思考,我觉得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时代太快了,我们内心常常非常不安,或者惶恐,这个片子里面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贾老师的一些金句,真的让我有种放下之感。比如说田老师也这么讲了,就算是贾平凹老师这样的人,他既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如果说仅仅这一句话,我就已经找到了非常多让我心安的地方,我可能平时或多或少在计较,在患得患失,或者在我有委屈的时候,我会很轻易的去放手,我觉得我过了人生的这些年头,我以为我看懂了很多,但其实在我的生活中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去逃避,但我看到贾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就笑了,真的非常棒。
最后再次感谢田柔老师,好的提问才有好的答案。感谢木南老师的“致敬时代”系列策划,是他的努力,深圳和西安因为贾平凹先生,因为文学,牢牢地链接到了一起。田柔、木南、贾平凹他们三人可以没有深圳,但深圳需要他们,深圳需要文学。
据了解,2020年11月“致敬时代木南人文艺术摄影展”开启了虚拟大学园文化与科技耦合的先河,三年来致敬时代系列活动举办多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和认可。三年后的今天,致敬时代文化活动再次回到虚拟大学园,希望能给中国科技密度最高的园区带来文化的滋养和哲学的思考。
主办方认为,从创业深圳走向创新深圳,从创新深圳走向文化深圳,深圳的文化就是全体深圳人的文化,是兼收并蓄、开拓创新、跨越历史、跨越地域的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引入和碰撞中,每个人都是文化耦合的见证者、创造者、践行者。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