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娃哈哈集团宗馥莉女士不再担任部分关联公司职务的动向,引发了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位在父亲宗庆后先生悉心栽培下成长起来的企业二代,其职业选择不仅是个体路径的调整,更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传承困境与时代命题。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公司法》的实施对企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家族成员关系也日益复杂。在此背景下,民营企业传承已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子承父业"范畴,成为一项需要系统性规划的战略工程。
一、从"守业"到"创业":传承本质的时代嬗变
过去,企业传承往往建立在业务稳定、市场成熟的基础上。然而,今天的商业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许多传统企业面临着增长乏力、利润下滑、产业转型的多重挑战。二代接班人需要完成的不是简单的守成,而是需要具备破局能力的"再创业"。
正如我们在《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第七章中指出的,当下的接班本质已从"复制型接班"转向"二次创业"。书中分析的义乌案例颇具代表性:一代创始人从事传统国际货物贸易,而二代则转向TikTok、亚马逊等电商平台,用全新商业模式重塑父辈产业,并通过产品技术升级应对国际市场需求。
这种"创业型接班"对二代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既需要对传统业务有深刻理解,又要具备开辟新赛道的魄力与能力。实践中,我们建议企业建立"新业务孵化机制",通过成立新业务部门或投资新业态,让接班人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证明自身能力,积累管理经验。
二、股权架构:从"财产分配"到"治理艺术"的升华
在长期服务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在传承初期忽视股权结构设计,导致后期出现控制权分散、治理僵局甚至家族内斗等问题。新《公司法》的实施,更对企业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我们始终强调:"股权传承不是简单的财产分配,而是企业治理权的有序过渡。"在《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典型案例:70岁的创始人通过"同股不同权"设计,将30%股权赠与长子(行使40%表决权),同时将10%股权赠与长孙(表决权暂不行使)。这样的安排既保障了企业经营决策效率,又为第三代接班预留空间。
在新法背景下,我们建议企业特别关注:
防火墙公司设计:有效隔离经营风险,避免自然人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股权信托应用:实现股权集中锁定,防范因婚变、债务导致的股权外流;
表决权灵活安排:通过公司章程约定、股东协议实现控制权有序过渡。
这些制度设计的前期投入,远低于传承无序可能引发的巨大代价,是企业平稳过渡不可或缺的"安全垫"。
三、股权信托:从"财富锁定"到"家族治理"的进阶
股权信托已成为越来越多高净值家庭的选择。它不仅能够有效锁定企业股权,更能通过精巧的受益人安排,实现家族成员利益的长期平衡。
《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中分析了一个典型案例:某企业主将20%股权装入信托,设立"企业传承基金",子女及孙辈均为受益人。这样的安排既保障了不在企业工作的家族成员分享发展红利,也激励所有后代支持企业长期发展。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股权信托能有效实现"三权分离":
所有权归属信托,确保股权不因继承、婚变而分散;
经营权仍由家族核心成员通过普通合伙人身份掌握;
收益权可根据家族意愿灵活安排,兼顾公平与激励。
此外,信托监察人制度的引入,可有效制衡权力、预防纷争,为家族企业长期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四、传承规划:从"晚年事务"到"终身课题"的认知升级
许多企业主存在认知误区,认为传承是临近退休才需考虑的事项。实际上,成功的传承是一个长达十年甚至更久的系统工程,需要早做规划、分步实施。
基于丰富实务经验,我们建议企业主尽早启动"四阶段传承时间表":
熏陶培育期(大学毕业前):重在奠定基础,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接班人的财富观、价值观。例如,安排寒暑假企业实践、列席旁听核心家庭会议,从小培养商业嗅觉和家族认同感;
基础能力锻炼期(22-36岁):重在实践打磨,从基层岗位做起,全面了解企业各业务环节,建立扎实的运营管理能力;
高管能力提升期(36-40岁):重在战略提升,进入决策层参与核心管理,独立负责重要项目,积累高管经验;
交接期(40岁以后):重在顺利交棒,最终实现经营权的正式移交,完成从一代到二代的平稳过渡。
每个阶段都需要配套的专业支持,从早期的价值观培养,到中期的股权激励,再到后期的信托设计,形成完整的传承链条。
五、家族治理:从"人治"到"法治"的根本转变
家族企业的长久发展,最终依靠的是制度而非个人魅力。我们在服务某钢管制造企业时遇到典型案例:创始人未与子女充分沟通传承方案,导致女儿女婿以核心项目相要挟,最终不得不提前转让股权平息纷争。
基于此类教训,《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提出"家族治理八件套"解决方案:
制定家族宪章,明确核心价值观与行为准则;
成立家族委员会,建立民主决策机制;
设立家族信托,实现财富有序传承;
调整公司股权结构与章程,将家族意志融入企业治理;
起草配套法律协议,规范家族成员权利义务;
设立预防性遗嘱,保障传承连续性;
修订保险受益人条款,强化保障体系;
举办签约仪式与专员培训,确保制度落地。
李锦记家族通过《家族宪章》成功化解潜在矛盾、传承四代的案例,充分证明制度设计的重要性。这个百年家族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制度是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
六、单一家族办公室:财富传承的顶层设计
对于超高净值家族而言,单一家族办公室(SFO)已成为财富传承的顶层设计选择。它不仅是家族财富管理的专业形态,更是实现家族财富长期稳健发展、跨代传承的重要工具。
单一家族办公室能够为家族提供三大核心价值:
首先,从整体上把控家族财富,进行专业化集中管理;
其次,除了金融资本管理,还负责规划家族事务,包括后代教育、家族慈善等;
最后,通过设计个性化传承方案,确保家族财富与精神文化的绵延传承。
在具体搭建过程中,家族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模式,包括设立私募基金公司、成立专门投资公司、搭建股权信托架构等。关键在于找到最适合家族特点和需求的运营模式。
七、结语:传承是企业生命的延续
宗馥莉的转身,是民企传承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坐标。她的经历提醒我们:传承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二代的意愿与能力,更取决于一代的远见与格局,以及整个家族能否建立现代化的治理体系。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民营企业传承已成为需要系统性思考、专业性支撑、长期性投入的重大课题。因此,将传承视为一次与企业创立同等重要的"再创业",以系统思维布局,以制度设计护航,方是应对这场大考、实现家业长青的根本之道。每个家族企业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承之路,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必将引领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本文观点与案例精选自《企业家业保障与传承》第七章,作者为北京裕世律师事务所。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企业家业保障于传承》
北京裕世律师事务所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5年9月出版
深圳之窗 微信公众号一大波便民功能上线啦!扫面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在微信对话框中回复“ 摇号 ” 即可实时获取申请最新结果;回复“ 电费 ” 即可在线查询用电信息以及缴费!
分享到
